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列宁对俄国“经济派”的批判及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09:35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思想交织错杂,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国际上来看,为谋求发展,国与国之间更强调如何实现经济合作及互惠互利,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被弱化,“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甚嚣尘上;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出现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错误理解和将经济建设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认识,不能正确认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理论建设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深刻影响着党和国家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成为亟待重点关注和回答的问题。在俄国革命史中也曾出现过一个崇拜自发性、推崇经济斗争,忽视政治斗争、轻视理论斗争的政治派别——“经济派”,曾严重地阻碍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发展。因此,列宁对“经济派”展开了猛烈、尖锐的批判,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无产阶革命进程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进程。深入研究列宁对“经济派”的有力批判,详细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以及经济工作、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理论,能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借鉴经验。所谓“经济派”是指19世纪90年...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俄国“经济派”的理论概述
    一、俄国“经济派”的内涵
    二、俄国“经济派”的产生背景
        (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加剧工农贫困
        (二)自发的群众性工人运动日渐高涨
        (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产生广泛影响
    三、俄国“经济派”的演变过程
        (一)俄国“经济派”的出现
        (二)俄国“经济派”的发展
        (三)俄国“经济派”的消亡
第二章 俄国“经济派”的主要观点及实质
    一、俄国“经济派”的主要观点
        (一)宣扬“批评自由”和反对“教条主义”
        (二)崇拜自发的社会主义意识和工人运动
        (三)主张进行经济斗争并赋予其政治性质
        (四)推崇党的“手工业方式”的组织形式
    二、俄国“经济派”的实质
        (一)俄国“经济派”是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
        (二)俄国“经济派”是机会主义派别
第三章 列宁对俄国“经济派”的批判及其历史意义
    一、列宁对俄国“经济派”的批判
        (一)对反对“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观点的批判
        (二)对崇拜自发的社会主义意识和工人运动观点的批判
        (三)对割裂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辩证关系观点的批判
        (四)对推崇党的“手工业方式”组织形式观点的批判
    二、列宁批判俄国“经济派”的历史意义
        (一)肃清了“经济派”在俄国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发展
        (三)推动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第四章 列宁批判俄国“经济派”的现实启示
    一、准确把握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一)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二)正确理解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关系
        (三)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协同发展
    二、统筹推进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
        (二)敢于亮剑驳斥各种错误社会思潮
        (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形式
        (四)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持续推动党的组织建设的新发展
        (一)构建结构严密的党的组织体系
        (二)多措并举推进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
        (三)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48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48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a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