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16:08
本文关键词: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个体进行决策和判断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的现象。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行为与决策中,尤其显著表现在医疗决策领域。自Kahneman和Tversky发现并提出基线比例忽略以来,其他学者在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中也证实了该现象的存在,并提出和验证了比较经典的心理机制。但是有关基线比例忽略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缺乏和陈旧,且对于其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研究不足。当前基线比例忽略在国内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研究主要以心理距离为切入点,探索其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明确两者间的关系,拓展基线比例忽略研究方向。 研究一包含两个小实验,均采用2(时间距离:远vs近)×2(基线比例:高vs低)的组间设计,探讨时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实验1A结果表明竞选决策中存在基线比例忽略,当时间距离远时,基线比例忽略效应减弱,个体更多采用基线信息进行判断;实验1B结果表明疾病风险决策中存在基线比例忽略,当时间距离远时,基线比例忽略效应减弱,个体更多采用基线信息进行判断。研究一的结果验证了时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作用及作用机制。 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同样采用两个2(社会距离:远vs近)×2(基线比例:高vs低)的组间设计,探索社会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实验2A的结果表明,在竞选决策中,基线比例忽略随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个体更多采用基线信息进行判断;实验2B的结果发现,在疾病风险决策中,基线比例忽略随社会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但对基线信息的使用并没有表现出与实验2A相同的趋势。上述实验的结果表明了社会距离影响基线比例忽略。 研究三同样采用两个2(空间距离:远vs近)×2(基线比例:高vs低)的组间设计,探讨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实验3A结果表明竞选决策中存在基线比例忽略,当空间距离远时,基线比例忽略效应减弱,个体更多采用基线信息进行判断;实验3B结果表明疾病风险决策中存在基线比例忽略,当空间距离远时,基线比例忽略效应减弱,个体更多采用基线信息进行判断。研究三的结果验证了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作用及作用机制。 研究四采用2(社会距离:远vs近)×2(时间距离:远vs近)×2(空间距离:远vs近)的组间设计,在前三个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探讨在多种心理距离共存时,各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作用间存在何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心理距离的主效应显著,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心理距离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作用存在补偿关系。
【关键词】:基线比例忽略 心理距离 时间距离 社会距离 空间距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引言12-14
- 1 文献综述14-25
- 1.1 基线比例忽略的概念14-15
- 1.2 基线比例忽略的研究范式及应用15-16
- 1.3 基线比例忽略的心理机制16-19
- 1.3.1 双加工理论16-17
- 1.3.2 因果贝叶斯框架17-18
- 1.3.3 相关性18-19
- 1.4 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因素19-20
- 1.4.1 认知能力19
- 1.4.2 年龄19-20
- 1.4.3 基线比例的表述形式20
- 1.5 心理距离20-23
- 1.5.1 心理距离的概念和分类20-21
- 1.5.2 各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21-22
- 1.5.3 心理距离与解释水平的关系22
- 1.5.4 心理距离的应用22-23
- 1.6 文献总结和问题提出23-25
- 2 研究方案25-28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25
- 2.2 研究假设25-26
- 2.3 研究方法26-28
- 3 研究一 时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28-35
- 3.1 实验1A28-31
- 3.1.1 研究目的28
- 3.1.2 实验假设28
- 3.1.3 实验方法28
- 3.1.4 实验程序28-29
- 3.1.5 实验结果29-30
- 3.1.6 讨论30-31
- 3.2 实验1B31-35
- 3.2.1 实验目的31
- 3.2.2 实验假设31
- 3.2.3 实验方法31-32
- 3.2.4 实验程序32
- 3.2.5 实验结果32-33
- 3.2.6 讨论33-35
- 4 研究二 社会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35-42
- 4.1 实验2A35-38
- 4.1.1 研究目的35
- 4.1.2 实验假设35
- 4.1.3 实验方法35
- 4.1.4 实验程序35-36
- 4.1.5 实验结果36-37
- 4.1.6 讨论37-38
- 4.2 实验2B38-42
- 4.2.1 实验目的38
- 4.2.2 实验假设38
- 4.2.3 实验方法38-39
- 4.2.4 实验程序39
- 4.2.5 实验结果39-40
- 4.2.6 讨论40-42
- 5 研究三 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42-48
- 5.1 实验3A42-45
- 5.1.1 研究目的42
- 5.1.2 实验假设42
- 5.1.3 实验方法42
- 5.1.4 实验程序42-43
- 5.1.5 实验结果43-44
- 5.1.6 讨论44-45
- 5.2 实验3B45-48
- 5.2.1 实验目的45
- 5.2.2 实验假设45
- 5.2.3 实验方法45
- 5.2.4 实验程序45
- 5.2.5 实验结果45-47
- 5.2.6 讨论47-48
- 6 研究四 多种心理距离共存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48-51
- 6.1 实验448-51
- 6.1.1 研究目的48
- 6.1.2 实验假设48
- 6.1.3 实验方法48
- 6.1.4 实验程序48-49
- 6.1.5 实验结果49-50
- 6.1.6 讨论50-51
- 7 综合讨论51-54
- 7.1 心理距离影响基线比例忽略的作用机制51
- 7.2 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影响间的作用关系51-52
-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52-54
- 8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4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64-65
- 后记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彦;李纾;殷晓莉;;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5期
2 李雁晨;周庭锐;周t;;解释水平理论:从时间距离到心理距离[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3 牛忠辉;蒋赛;邱俊杰;申之美;张锋;;社会距离对他人行为表征的影响:评价内容效价的作用[J];应用心理学;2010年04期
4 钟毅平;陈海洪;;心理距离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3年01期
5 赵秋荻;刘永芳;段婧;徐沙;;心理距离与决策者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心理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4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