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国国家风险与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区位热度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9 17:48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屡创新高,其中海外并购的表现更是亮眼,但各东道国的并购区位热度却处于变化之中,例如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并购交易较2017年下降了65%,为29.7亿美元,仅为2016年峰值567亿美元的1/5。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海外并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崛起”的代表行业之一,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需求的推力,中国互联网企业正面临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全球市场和获取新能力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二是东道国区位优势的吸引力,东道国科技水平、潜在市场等因素成为吸引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原因。同时“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之路的坚强后盾,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并购区位热度有显著上升。本文手工搜集2013年-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案例,从宏观国家环境和微观企业要素两个层面进行建模,运用面板泊松回归、Ologit回归、负二项回归等统计方法,考察东道国国家风险及其异质性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影...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活跃
1.1.2 国家风险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至关重要
1.1.3 东道国国家风险对海外并购的不利影响已蔓延至互联网行业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国家风险的概念及度量
2.1.2 并购区位热度的概念
2.2 国家风险与海外并购的研究现状
2.2.1 国家风险与海外并购
2.2.2 国家风险、收购股权比例与海外并购
2.3 文献述评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数字经济理论
3.1.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1.3 区位选择理论
3.1.4 理性选择主义与连续并购理论
3.1.5 并购潮理论
3.1.6 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主要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3 中介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4 控制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3 模型构建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
5.1.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
5.4 回归分析
5.4.1 国家风险及其异质性与并购区位热度
5.4.2 国家风险、收购股权比例与并购区位热度
5.5 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05449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活跃
1.1.2 国家风险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至关重要
1.1.3 东道国国家风险对海外并购的不利影响已蔓延至互联网行业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国家风险的概念及度量
2.1.2 并购区位热度的概念
2.2 国家风险与海外并购的研究现状
2.2.1 国家风险与海外并购
2.2.2 国家风险、收购股权比例与海外并购
2.3 文献述评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数字经济理论
3.1.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1.3 区位选择理论
3.1.4 理性选择主义与连续并购理论
3.1.5 并购潮理论
3.1.6 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主要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3 中介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2.4 控制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4.3 模型构建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
5.1.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分析
5.4 回归分析
5.4.1 国家风险及其异质性与并购区位热度
5.4.2 国家风险、收购股权比例与并购区位热度
5.5 稳健性检验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05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80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