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问题及其对策
本文关键词: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问题及其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联系到国内,我国各级行政领导者作为政府公权力的代表,却在新媒体时代中屡屡被媒体曝出负面事件。在当前我们追求建设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大背景下,这种负面情况的层出发生已经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政府形象危机。因此,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提出有建设性、有可操作性的形象塑造对策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公共关系理论、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是支撑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政策、经济、思想文化等宏观因素从大环境制约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主体、公众、媒介等微观因素则从小细节影响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主要特征在多因素作用下表现为静态性和动态性、透明性和影响性、代表性和风险性的对立统一。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主体共同作用的合力结果。首先,行政领导者自身在形象塑造中存在偏差,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公共形象塑造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其次,新闻媒介的部分宣传报道有失客观理性,“变色龙”做派、片面报道、选择性报道等现象频出。再次,社会公众与行政领导者互动不畅,对领导者监督丧失、信任感流失,与领导者沟通机制缺失。最后,政府的形象意识和改革实践落后,公共形象塑造意识和形象危机化解能力缺乏,政府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运行缺乏透明度。改善和提高我国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需要从三个层面集中发力。第一,从意识层面开启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领导者形象塑造意识。第二,从实践层面推进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提高领导者的媒介素养,增强媒体形象塑造的自主性,提高领导者自身综合素质。第三,从制度层面强化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加强领导者行为制度管理,健全公众与领导者的沟通机制,建立专门的政府形象管理机构,实施明确的绩效考评机制。
【关键词】:政府 行政领导者 公共形象塑造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1.1 研究目的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0-11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12-13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3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3-15
- 第2章 多理论支撑下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一般理论15-19
- 2.1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15-16
- 2.1.1 公共关系理论15
- 2.1.2 领导特质理论15-16
- 2.1.3 领导行为理论16
- 2.2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概念界定16-19
- 2.2.1 行政领导和行政领导者16-17
- 2.2.2 公共形象塑造17-19
- 第3章 多因素影响下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呈现的基本特性19-25
- 3.1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19-22
- 3.1.1 宏观因素:从大环境制约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19-20
- 3.1.2 微观因素:从小细节影响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20-22
- 3.2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的主要特征22-25
- 3.2.1 静态性和动态性22-23
- 3.2.2 透明性和影响性23
- 3.2.3 代表性和风险性23-25
- 第4章 多主体共同作用引发的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问题25-38
- 4.1 行政领导者:自身在形象塑造中存在偏差25-31
- 4.1.1 行政领导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25-28
- 4.1.2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意识缺乏28-30
- 4.1.3 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能力不足30-31
- 4.2 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有失客观理性31-33
- 4.2.1“变色龙”做派31-32
- 4.2.2 过度的片面报道32
- 4.2.3 选择性报道32
- 4.2.4 交流机制不完善32-33
- 4.3 社会公众:与行政领导者互动不畅33-34
- 4.3.1 对领导者监督丧失33
- 4.3.2 对领导者信任感流失33
- 4.3.3 与领导者沟通机制缺失33-34
- 4.3.4 对领导者存在某种“崇高”期待34
- 4.4 政府:形象意识和改革实践落后34-38
- 4.4.1 公共形象塑造意识缺乏35
- 4.4.2 缺乏化解形象危机的能力35-36
- 4.4.3 政府体制改革相对滞后36
- 4.4.4 政府运行缺乏透明度36-38
- 第5章 多层次视角里优化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对策38-46
- 5.1 从意识层面开启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38-40
- 5.1.1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38-39
- 5.1.2 提高领导者形象塑造意识39-40
- 5.2 从实践层面推进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40-42
- 5.2.1 提高领导者的媒介素养40-41
- 5.2.2 增强媒体形象塑造的自主性41
- 5.2.3 提高领导者自身综合素质41-42
- 5.3 从制度层面强化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42-46
- 5.3.1 加强领导者行为制度管理42-43
- 5.3.2 健全公众与领导者的沟通机制43-44
- 5.3.3 建立专门的政府形象管理机构44
- 5.3.4 实施明确的绩效考评机制44-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贵超;行政领导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陈维东,马晓君;浅论行政领导者的职业道德[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王辉,谭和平;论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途径[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夏心怡;赵永行;;论转型期行政领导者的素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9期
5 赵泽洪;陈侨予;;行政领导者的语境转换艺术[J];领导科学;2009年24期
6 赵江海;;论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及其素质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1期
7 赵龙飞;霍国庆;;行政领导者信息化领导力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9年01期
8 高华;;行政领导者个人素质与行政效率[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9 王斌;宋玉忠;;行政领导者能力结构之五维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慧;;浅议行政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世纪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依平;;论新时期行政领导者提高威信的有效途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肖巧云;;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菊菊;;简论新时期行政领导的素质及提高途径[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木下雪江;王正;李景祥;;日本秘书的会议组织工作[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5 王红霞;;转型期行政领导能力问题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祖麒;朱立言:影响公共行政领导者成长的因素[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李文钊;组织内变迁还是组织外变迁?[N];中国经营报;2004年
3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业院 李恒灵;论领导的二重属性和三重规定性[N];山西科技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胜;行政领导者引咎辞职问题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艾政清;现代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葛敏;我国当今行政领导者素质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蔡嘉敏;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问题及其对策[D];湘潭大学;2015年
5 何花;行政领导者实施激励路径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李丽丽;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任君;当前我国基层行政领导者的决策能力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秦远;我国行政领导者伦理失范问题探析[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9年
9 李想;行政领导者语用有效性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李觊;关于提升中层行政领导者执行力的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行政领导者公共形象塑造问题及其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50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