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探析

发布时间:2015-03-07 16:01

摘 要: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的一次次扩招,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高校毕业生大量积压。职业素质的高低成为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的找到并胜任工作的关键因素。同时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想要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且得到迅速的发展,不仅在于它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建立完善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从而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育人水平。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的经历,提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一总四分”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关键词: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素质培养;人才培养体系

  自1999年高校第一次扩招开始,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向大众普及教育发展。2002年教育部首次确认了独立学院的合法地位,发展至今独立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其他高校也在不断的扩招,大量毕业生拥入社会。在众多对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中,职业素质的高低成为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的就业并胜任工作的关键因素。独立学院作为近十来年中国特有的高校教育补充力量,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上有所发展,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并完善一个有效的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是提高独立学院教学教育质量,帮助独立学院学生能就业且就好业的重要途径。

  职业素质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系列工程,其核心是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体系,将其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笔者认为构建职业素质培养开发体系由培养方案、文化育人环境、保障机制、评价体系四部分组成。

  一、职业素质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可由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素质教育实践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每部分相辅相成,各有特色,缺一不可。

  (一)专业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学生职业素质中所包含的专业素质主要来源于学校所开设的专业教育。学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多以行业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着眼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整个教育计划中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专业课程大教学大纲中,使得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增加职业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

  学生专业素质主要来源于学校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学校有责任聘请优质的教师,包括从行业中引进优秀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兴趣。同时引进行业资格证书,以证促学。每门课程都应该清楚该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在授课方式方法上应多了解对象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可以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考试方式,采取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该课程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学生小组与指导教师共同商议主题,由小组项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调研、考察、分析等教学内容。最终学生形成一篇课题论文(报告),并展示成果,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课题论文(报告)以及展示成果判定分数。这种项目制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即便在礼乐崩溃的孔子时代,也是非常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讲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发展到今天,许多大学反而只重视专业课程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一生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文素质教育,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即培养人才的教育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职业素质教育。大学里除了进行站在科学前沿的专业理论教育,还得和实践紧密结合。更得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并把这教育贯穿到人的一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哲学类课程;经济学、管理学课程;教育学、法学课程;文学、历史学课程;文艺学、美育课程。各专业可根据市场行业所要求的学生必须具备和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进行人文素质课程的安排。选修课、美育学校都是开设人文素质课程很好的途径。

  (三)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体系

  综观各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是培养方案三大组成部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建立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体现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成才”,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方案的设计上从目标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素质教育实践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从指导思想上,根据大实践观确立素质教育实践的基本内涵,深化实践育人理念,强化学生实践精神。从内容上,将大学精神融于素质教育实践,滋养学生人文精神。从平台上,构建类型多样的素质教育实践平台,颐养学生不同个性。实践既是职业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更是提升职业素质教育有效性的必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自身的教育性、多样性和广泛性引导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以拓展视野、了解国情,确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丰富精神世界、修养心智,使他们的思想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得到加强,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实践育人”。

  1.校内建立实验教学体系

  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将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是独立学院,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行业最新发展的动态,并结合行业专家的指导,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缩短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对实验教学提出“一个体系、两大支撑、三大保障” 实验教学育人模式,是以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为主体,以校内实验课程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优化,以及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为两大支撑,以精品课程建设、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三大保障。

  2.校外专业实习,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随着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视,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各专业实践性教学比重不断加大,通过实践,学校可以充分的检验其教学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零距离的了解了企业文化,感受企业的规范管理,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得学生职业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学生外出实践的同时也可以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行业专家到校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笔者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层次的学生相比应该是,职业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强过一二类本科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强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因此在专业实习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学生专业实习之前设计出合理的实习方案,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岗实习,真个实习过程也是学生找寻答案的过程。

  作为独立学院,校内实验室系统的规模和配置有限,无法覆盖开设专业的各个层面。校内的实验课程毕竟停留在虚拟案例与模拟情景相结合的形式,和实际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加强校企结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显得尤为关键。校企合作方式多样化,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感受。首先,普通的做法是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方为学生提供培训、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巩固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学校可以积极联系企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并参与到教学过程,培养方案也逐步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制定。这样既节约了企业与学生的培训时间与成本,短期的实践使得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职业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第三,采用学习加短期实践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可以进企业参观、走访,也可以到企业进行一周,一个月,半年甚至时间更长的定岗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参加企业的员工培训,了解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岗位操作标准等。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劳动模范等到校讲座。这些实习活动效果明显,在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和眼界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和掌握校内教学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身临其境的体会和实践未来工作内容,让学生更早地思考未来职业发展和规划。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校企合作除了学生的学习实践,也是学校老师接触行业,升级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专业老师亦可到企业挂职锻炼,在具体的岗位实实在在的了解自己所授课程实际意义所在。

  3.创建特色文化实践平台

  校内形成由学校高层进行顶层设计、统一部署,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规划、部署实施;各教学部门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组织发动、广泛开展,学生社团积极跟进,全体教师学生主动参与职业素质教育实践的大格局。校外与政府、行业单位、学术团体、企业等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上述组织共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参与实践平台建设和特色文化打造,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形成职业素质教育有需求、有基地、有团队等三有局面。

  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优势,把职业素质教育核心内容,即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社会交往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融入实践平台建设之中,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项目)和人才培养需求(标准)融合于职业素质教育活动之中,特色文化职业素质教育实践平台。平台以突出某类实践活动内容命名如文化实践、专业实践、道德实践、创业实践、环保实践、科技实践、公益实践、劳动实践、艺术实践等等,每个平台可提供数十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虽参加的是某个平台上的活动,但得到的却是多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即“一项活动,多种收获”。 在这些实践平台基础上,营造以学校大学精神为内核的校园主流文化氛围,凝练文化主题,开发文化产品,长期建设,打造出了一批能充分代表某种实践类型的特色文化品牌。如校训文化、多彩网络文化、大学生创业文化、青春榜样文化、阳光心理文化、志愿者文化、励志文化等等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实践平台既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关注社会,深度参与社会活动,得到了多方面锻炼和提高。

  4.1 1+2+N实践学分强制保障学生参与

  1个必修学分:设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社会调查报告环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完成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获得。2个养成教育学分: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各类专业活动,积极参加各类讲座,各级比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获得。 N个选修学分: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完成学分为8分或者6分的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学校开设的大量文化艺术修养修课程和职业素质教育实践平台中各类实践活动获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修满1+2+N个素质教育实践学分方准予毕业,规范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又保证了人人参与实践,确保实践质量。

  4.2文化育人环境

  在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中,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能有效促地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从而落实到外在行为举止、精神风貌上,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

  ① 理念文化环境

  每所独立学院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校训。围绕这一特色理念,开展各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振校园精气神。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主要由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完成,双方应做到工学结果方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结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分优势全面覆盖学生德育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授课模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使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接受。同时可以结合学校、学生、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出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实用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基本理论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以学院办学理念,校训为核心辐射包括为他人服务意识教育、社会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意识教育等等。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纪观。

  在独立学院,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最了解学生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有计划,有层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通过种种思想教育形成特色的独立学院理念文化环境。

  ②行为文化环境

  行为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环境等。优化学校行为环境,建立良好的育人基地。在行为文化环境的优化过程中,各类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关键,如国际高星级连锁酒店,无论开设在那个国家哪个区域,无论酒店的外观如何不同,内部装修风格多么不同,唯一不变的就是标准化的服务和企业文化。因此,要建设社会,符合独立学院自身要求的行为文化,只有从优化行为环境入手,如推行大学生基础文明礼仪教育,规范学生在各种场合的行为规范等等,才能培育和谐社会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利益共同体的价值取向的形成。规范化教育实施与传承是基础,文化传播是手段,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最终目的。

  构建行为文化环境中,学生事务也是非常重要部分。这里所指的学生事务是指,在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独立学院通过灵活的工作方式和运用现代化以及多样化的手段,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独立学院自身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同时提升学生管理与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独立学院学生事务大致可梳理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日常思想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法纪教育。二是学生管理,包括注册管理、行为管理、宿舍管理以及学生评定。三是学生服务,,包括学业发展指导、贫困资助、心理咨询和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学生事务方面,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适当放权,通过各种形式办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设立各种学生助理岗位,让学生参与到事务管理工作中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如在班级管理上,设立辅导员助理,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班级管理等等。

  ③网络文化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快速的发展和普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了2.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只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1]现在的高校学生中几乎人人都配备有电脑,人人都会上网。学校应重视新媒体教育,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辅导员可通过网络建立QQ、QQ群、飞信、微信、微博等方式与学生加强网络交流,了解学生网络活动情况,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量大繁杂的网络信息面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网络拉近师生距离,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理念。同时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加入网络因素,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扩大活动影响力。

  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可与学生建立网络联系,将课堂延展到课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问题并获得回答。这样拓展了学生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质。

  ④视觉文化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

  学校物质文化和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包括学校的所有建筑、绿化等。二是设施设备,包括教室教学仪器、图书馆里的图书、各专业实验室设备、教师办公设备、门镜系统等各类后勤保障设施。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它是学校文化的物化外衣,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以物质的形式体现着学校文化的价值目标,审美情趣等,构建了内容丰富的人文环境。身处其中的人即是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者和改造者,也是受用者,物质环境中体现的种种思想观念,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体现出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学院特色打造出相匹配的校园视觉文化环境。学校在规划、设计并推进环境文化建设时应突出其文化内涵和德育教育作用,使整个校园都是物化的学院精神与文化。如酒店管理学院,那么在校园视觉文化中就应该处处体现出酒店管理相关的特质,环境整洁优雅,老师学生彬彬有礼,人人都是绅士和淑女。设立文化长廊,让学生清楚和了解自己所在专业所在系部甚至所在学校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建立师生文化活动场所,如健身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党团活动室,考研教室,使得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仍然过得很充实。

  4.3保障机制

  在任何组织里,任何一项组织目标都必须有相应的机制进行保障,否则计划、目标极有可能流于形式。独立学院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涉及面广、维度宽、系统的工程,需要学院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最优效果。有了培养体系,必须有相应的机制进行保障,确保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①运行机制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其运行机制上学院应整理所有资源,实现三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为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人才规格上和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结合。学院应充分了解行业,做好分析研究,正确的估计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更应该与行业挂钩,形成“三线互补、四师共舞”的师资结构。三线是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切实做到工学结合,使得职业素质教育不留白地。四师是指:资深教育专家教授、海外学习工作经验青年教师、行业精英、双师教员。充分发挥四师优势,填补传统教育的短板。

  第二个结合是将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主要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职业素质内涵中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创新等内容都可以融入到专业教育教学中。独立学院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除了教会学生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从思想上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投入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并贯穿整个职业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教学活动,将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拓展教育途径,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学生活动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第三个结合是以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将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作为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主体,对学生的管理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另一种教育形式。对学生的管理包括,纪律管理、行为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管理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并将这一良好习惯延续要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学生工作者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将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在开展学生管理时,应结合专业课堂内容,积极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将课堂延续要课外。而专业老师同样应该担负部分学生管理责任,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管理,加强心理辅导和职业素质教育。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校而言,职业素质培养是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教育,重在言传身教和搭台引导,要深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相互协调。

  ②制度保障

  学校应完善相关制度。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度,如何修订、何时修订、怎么修订都应该有完善的制度配套进行。同时,学生管理制度也应该与时俱进,适时修改,制定出更合理更贴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管理制度。

  ③队伍保障

  学校应结合专业要求行业实际以及学生情况打造一支高效的师资队伍。形成“三线互补、四师共舞”的师资结构。三线是指: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切实做到工学结合,使得职业素质教育不留白地。四师是指:资深教育专家教授、海外学习工作经验青年教师、行业精英、双师教员。充分发挥四师优势,填补传统教育的短板。

  (四)评价体系

  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对于职业素质的评价也应该是系统的,多方面、多渠道的评价,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全面的评价。

  (一)考核部门

  设置相应的考核部门,学院应设立专门的考核部门,根据各专业系部情况制定学期目标任务并监督完成。学校各系部及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做好监督考核和被监督被考核工作,将考核细化和尽可能的量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为考核提供详细的依据。

  (二)评价学生

  根据职业素质的内涵,可以将对于学生的评价分解为三个方面:

  一是专业知识评价,也就是学生课堂课程的考核。可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通过书面考试、实操考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在最终的成绩中加入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综合得出最终成绩。

  二是设立养成教育成绩。养成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致可分为:博学类,培养学生博学广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德性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价值观,具备良好社会责任感;进取类,要求学生积极进取,具备坚强的意志品德,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知行相济类,要求学生把知识运用于行动,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养成文明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达到执行统一,知行相济。通过将这四大类细化到各种指标上,学生完成一项获得一样的分值,在学生努力完成这些指标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素质。

  三是延续学生德育考评。德育是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表现,真实的反应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建立完善的德育考评体制,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评价教师

  建立完善的教学反馈机制,针对任课教师开展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学生座谈、科研等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重视教师与行业的联系度与行业评价。开展院校教师交流,进行交流评价。

  (四)社会评价

  整个评价体系中,社会评价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客观的部分。每年至少对实习合作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综合表现。进行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追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对学校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

  (一)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等方法。通过查阅和检索国内外关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相关研究资料、文献,了解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概念,找到本文的理论基础,明确了研究方向。本文以在校独立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教育观念、师资队伍、教育的系统方法等方面问题,找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出合理建议。结合笔者工作的经历,提出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一总四分”教育模式:建立以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评价体系。

  (二)不足之处

  本文对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笔者自身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等知识掌握程度还有所欠缺,研究的深度、广度还有待完善,因而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问题现状的剖析缺乏更多定量指标来支撑,揭示其本质的说服力稍显薄弱,在以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谢元锡.大学生职业素质修养与就业指导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7—74.

  [2]吉兴华.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硕士论文)[D].天津:天津大学.2007:5.

  [3]居晓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与对策(硕士论文)[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4]明崔国富.大学生职业素质构成与总和培养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5][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精要》[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4.

  [6]王一敏.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与指导[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20-130.

  [7]鄢敬新.职业生涯规划宝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31—45.

  [8]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68.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一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83.

  [10]李俊琦.职业准备与就业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9—54.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ppt://www.cnnic.net.cn,2008-01-17



本文编号:16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