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吸引力影响研究 ——以九江陶渊明故里为例

发布时间:2015-06-25 08:25

 

【摘要】 近10年来,我国GDP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进入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阶段。“十二五”时期,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稳步推进,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将持续增长,消费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旅游将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刚性需求。同时,随着公众假日、休息日、带薪休假等休息时间趋近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旅游消费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一个巨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将在“十二五”时期加速形成。为抢占这一市场,各地都在想尽办法挖掘旅游资源,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旅游知名度,吸引游客的到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提升旅游知名度的诸多因素中,名人及其作品、人格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用名人效应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能促进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且能促进旅游目的地对名人遗迹的保护和名人文化的挖掘传承,从而实现保护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双赢。本文在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旅游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陶渊明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及九江县、星子县两个较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深入分析了名人及其作品、人格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采访了游客、当地群众及旅游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力求从多方面了解名人及其文化对当地旅游产生的影响。基于名人及其作品、精神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笔者指出了当前旅游目的地在挖掘、保护、开发名人资源中的不足,同时,提出了充分利用名人效应,开发利用产品,提升旅游知名度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为相关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 名人效应; 吸引力; 影响因素; 
 

第 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借助名人效应,突出地方文化亮点,是多地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举措之一

近些年来,众多地区通过挖掘当地名人文化,并以此为契机,对外推广当地旅游资源,试图通过名人效应提高当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由此引起的“名人故里”景区之争更是愈演愈烈,从正面的人物到反面的人物,从历史中真实的人物到故事里虚幻的人物无所不有,例如在湖北安陆和四川江油之间就有李白故里之争;在福建的建阳市、尤溪县、武夷山市以及江西婺源两省四地之间产生了朱熹故里之争;而大小乔故里之争竟然涉及河南商丘市、湖南岳阳市、湖北嘉鱼县、安徽的潜山 、庐江、南陵等五省七地。对“名人故里”争夺的如此厉害,各地都表现出名人故里“非我莫属”,这里面除了人们崇拜和敬仰历史名人的自豪心理以外,最根本的争夺原因还是“名人故里”背后隐藏的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以及无限商机。

(2)名人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热点,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游趋势

被称为“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的陈香梅女士说过:“历史和文化是中国的国宝”。而名人文化作为一个地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更是应当成为我们发展旅游业的法宝之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果脱离文化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生命力也是难以保持持久的。只有把旅游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内涵,旅游业才能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上升到更高水平,追求精神上的文化旅游,例如到名人故里旅游、到古民居古村落探访古文化、去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感受民俗风情等等。追寻名人的足迹,领略名人的独特魅力,感受名人文化的熏陶,提升文化修养已渐渐成为人们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对名人文化的开发越来越让人们重视。旅游逐步成为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各种文化的融合、有利于自我完善和社会进步的活动。

 

1.2 相关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界定

1.2.1 相关基础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就是需求,有了需求人才会朝一定的方向行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就是在不断产生需求和最终得到自身需求的满足的基础上得以实现。这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论”。他根据在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的先后把需求划分成从低到高的五个不同层次,也就是生理需要(对食物、水、住房的需要),安全需要(需要保护,有稳定性、安全性),爱的需要(有归属感、需要爱情和友谊),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地位等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个人理想、人生价值)的需要。一般来说,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但有时低层次的需要还未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就提前产生,在特定情况下,人们也有可能会优先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在高层次需求中又增加了知识需要和审美需要。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旅游吸引力的研究相结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游客在旅游活动的开始、过程和最终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相联系,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心理变化规划好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增强相应开发地的吸引力,吸引游客到旅游目的地游玩。

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历史文化,找寻先人足迹,探寻历史名人成长历程等旅游消费需求在很多游客者中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需求可以激发以探寻历史名人文化为目的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推动旅游者将动机导向实际行动,进而推动了名人效应旅游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此类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身心放松和健康休闲的需求;(2)接受文化的熏陶需求;(3)渴望自我实现的名人崇拜和信仰需求。

 

第 2章 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2.1 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对旅游地的影响

2.1.1 名人作品的吸引力与名人崇拜

文学作品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与旅游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刘禹锡《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很多成为名胜的景点,都是因为有与之相关的著名的文学作品。随着社会在不断发展,游客们己不能满足单纯的观光旅游,他们爱好和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阅读古代或近现代文人墨客们传承下来的文学作品,渴望与这些名人学士进行思想和灵魂上的交流,体味其中的思想、审美、意境和智慧,在精神上得到净化和升华,根据马斯洛心理层次需求的角度来说,这是人们对旅游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游客就是本着对文人和其作品本身的崇拜,就沿着名人的足迹探访其留下的文化资源,以满足内心对名人的崇敬和膜拜,由此可看出,旅游者产生文化旅游的动机是因名人效应而起。

流传千年的《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那时诗人已经归隐田园了,有着儒家思想的陶渊明在青年时期也有一番雄心壮志,想要一番作为,可是在仕途上浮浮沉沉很多年后,还是尊重内心追求,回归田园,从仕途到田园,这是诗人对理想境界追寻的结果。《桃花源记》中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的是一个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理想境界,桃花源本是陶渊明笔下虚构的美好之所,却仍有后人前仆后继去探究其出处,寻访此地。

 

2.2 陶渊明的精神对旅游地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名人精神也不例外,名人精神受历史、地域文化的影响,是一种历史的和传统的精神,同时文化体现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灵魂和精神,在任何地域出现的历史名人,就代表着这块土地的灵魂和精神。名人精神只有和广大群众的需求一致,它才能受到人们的拥护和支持,才能转化为地域精神得到发扬和传播。因此,我们从历史名人中去提炼名人精神,要以现实需要为基点,以古为今用、服务于今为导向,去挖掘对世人有影响的名人精神的闪光点。历史名人身上所具有的文化与精神就象一面旗帜,引导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方向,历史名人的精神影响深远,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不仅成为了中华民族核心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承担着对文化传统进行传承的重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名人文化旅游也成为一个热门,人们在名人的作品或名闻轶事里加深了对名人的了解,就会对喜欢和崇拜的名人曾经的生活经历产生兴趣,于是就会对名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充满向往,例如名人故里或名人故居。“名人故居因其‘名人效应’对游客形成强烈吸引力,通过带有鲜明人物印记的目的地场所对游客产生向心力,引致游客借助旅游出行,通过亲自到达并观赏名人故居满足其对‘名人’的心里依赖和完成其对历史的追忆“。

除此以外,人们前往名人故里探访名人踪迹的文化旅游心理还有很多:首先,可以满足获取历史知识、增长人生阅历的求知心理;其次可以满足向名人学习其精神品质的励志心理;再次,可以满足念古典雅的唯美情怀。只有对游客前往名人故里的心理动机正确把握,才能在现存的名人文化资源的规划设计上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开发。

 

第3章 基于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吸引力的访谈调查分析..............24

3.1 研究区概况............... 24

3.1.1 陶渊明故里之争.... 24

第4章 结论与展望.............41

4.1 研究结论.......... 41

4.2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42

 

第 3章 基于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吸引力的访谈调查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陶渊明故里之争

自魏晋以后的一千多年,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都属于佼佼者,他是举世公认的田园诗祖,鲁迅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头等人物”国外文学家称颂他为“中国古代诗人第一”;在我国二十四史中列传三史,实属“千古一人”。 但由于在他生活的朝代里。

陶渊明没有显赫的地位,所写的诗歌在魏晋年代也不被认可,没有被世人所关注,自然对他的生平历史记载是非常少的, 正因如此,当前对于陶渊明故里究竟为何处的争论很多,学者们各执己见,歧义颇多。由于陶渊明的非凡地位和影响力,不少县便视其活动地为故里之地,纷纷打出陶渊明故里牌,力争“正统”,形成了全国闻名的“陶渊明故里之争”。例如湖南不仅有桃源县,而且还打造了像模像样的“桃花源”;江西省内则主要有九江县、星子县,宜丰、德安县等地之争。

陶渊明的故里究竟为何处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历史上的很多文献如萧统的《陶渊明传》、《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均记载渊明为寻阳柴桑人,但后来起分歧的根源是因为搞不清楚柴桑故城所在。“杜佑《通典》一百八十二‘得阳郡得阳县’条云:‘今县南楚城释,即旧柴桑县也。’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一‘江州德化县’条云:‘柴桑山近栗里原,陶潜此中人’。又云:‘陶公旧宅在州西南五十里柴桑山’。《晋史》:‘陶潜家于柴桑,唐白居易有《访陶公旧宅诗》’。‘楚城释在县南,即旧柴桑县也’。

 

第 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为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发展名人文化旅游,研究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吸引力的影响是对名人故里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陶渊明的文学作品、精神与思想的角度探讨名人效应对名人故里旅游吸引力影响的大小。通过调查分析得出,陶渊明的文学作品及其精神思想对陶渊明故里的吸引力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期望能为旅游地的管理部门对名人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开发提供思路和途径。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访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一、结合名人的作品,挖掘作品中的内涵,开发旅游资源借鉴作品内容,打造和作品特色相符的旅游资源,发挥名人作品在世人中的宣传作用,提高名人故里的知名度直接影响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吸引力的大小。例如星子县的桃花源文化村以《桃花源记》为蓝本设计开发,针对客人寻求世外桃源的心理有目的的开发。

二、利用名人本身具备的品格、精神来激发旅游者内心的共鸣,从而激发旅游者前往名人故里与名人精神对话的旅游动机。陶渊明的“任真自得”和他对“饮酒”不同于常人的诠释,常常让世人长生感慨,这其实就是不同特性的名人给当地带来的吸引力。

三、名人的思想对一个地方文化的塑造是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力如果能为旅游业所用,将会提高当地旅游地的吸引力。例如陶渊明的田园文化带动了乡村旅游,隐逸文化推动了隐逸旅游,生态美学文化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由于陶渊明故里对陶渊明文化旅游开发的不够,宣传做的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游客只知道陶渊明这位名人,对于与名人相关的作品、精神品质和思想以及开发的文化旅游景区都属于未知或者不熟悉状态,虽然有些游客对陶渊明故里心存向往,但旅游市场并没有提供特别能吸引他们的关于陶渊明故里的旅游产品,他们不会专程为陶渊明而来陶渊明故里,只会在行程方便或者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才会顺道来故里旅游,这说明陶渊明文化旅游并不是游客的直接旅游动机。造成这种结果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陶渊明故里的品牌建设问题,当地旅游部门应该注重精品战略,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打造产品,做大规模和特色,要注重与庐山、与环鄱阳湖周边形成差异化的产品,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和大庐山旅游圈的融合,设计新线路,让已经发展成熟知名的大景区带动后来者景区。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