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桂林象山景区智慧旅游服务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5:36
   随着科技发展,智能化日渐成为旅游业竞争之关键所在,智慧旅游的发展对于区域旅游提质增效有显著的作用。文章以桂林象山景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智慧导览系统的角度,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研,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分析象山景区在智慧化旅游建设领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景区智慧化建设体系、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优化信息服务平台等发展策略,为象山景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部分图文】:

山景,游客,对象,景区


景区导览系统不完善。象山景区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导览服务仅仅是简单的电子地图,虽然从问卷结果来看整体趋向满意,但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仅靠简单的二维地图并不容易找到景点。景区在美团上推出手机电子导览,需花1元订购才可使用,但并不具备导航定位及电子播报功能,而需要游客到达目的地,手动点击电子导览后方可播报,不具便捷性、智能性,智能导览效果不明显。景区网络购票渠道单一,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尚未完善电子票务系统,没有充分地抓住游客的消费行为习惯,这与国内其它旅游知名景点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智慧化硬件建设不完善。景区内网络基础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尚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的缺失,造成了各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受阻,影响智慧旅游服务的开展以及游客体验效果。其次,景区内基站较少,致使景区内移动通信信号在象山顶处断断续续,出现网络延迟、卡顿等现象,一旦发生意外,游客通讯受阻,后果不堪设想。景区内缺乏LED显示屏等前端硬件设备,这造成了游客对于获取旅游信息的困难。此外,景区缺乏智能广播及完备的监控体系,部分地点尚未安装摄像头而成为监控盲区,如遭遇突发紧急情况,不利于及时救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志阳;黄美娟;;智慧旅游视域下南昌旅游景区口碑营销策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23期

2 蒋露娟;黄桂宁;;基于游客感知的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服务质量研究[J];特区经济;2020年02期

3 陈丽军;;黄冈市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对策初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4 牛莎莎;;免门票模式背景下旅游景区转型发展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年07期

5 杨新;;江西省智慧景区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质量探索;2016年07期

6 沈梅;;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21期

7 宁朊;;文旅融合视角下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发展路径和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0年06期

8 张倩莹;王春云;马红丽;刘倩;;探索实体书店与景区共同发展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24期

9 夏冬艳;王连胜;;论海南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期

10 刘玉芝;;我国景区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探析[J];电子技术;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炜霞;景区周边环境研究——界定、评价、协调[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阎友兵;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贾英;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旅游景区品牌塑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贾跃千;游客景区体验的构成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郭淳凡;不确定条件下企业景区投资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朱红红;旅游景区品牌延伸机制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梦;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陛;旅游景区的空间关系[D];厦门大学;2017年

2 高雪莲;官鹅沟景区与当地乡村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帅;青海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研究[D];青海大学;2017年

4 陈帅;湖南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季亚婷;基于4C理论的旅游景区微营销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孔令哲;我国世界遗产类景区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诸国强;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于小曼;旅游体验视角下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9 蔡慧;南宁大明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规划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刘鸿雪;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探究[D];山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4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54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