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社区旅游凝视分析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4-10-25 12:50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旅游方式,虚拟社区逐渐成为了游客、东道主之间互相交换旅游目的地意象的新平台。虚拟社区中的主客体通过旅游图片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旅游凝视行为。旅游凝视研究为旅游意象感知以及评价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新浪微博这一虚拟社区平台,以旅游凝视理论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化符号学方法、访谈法和语言差异量表分析法等方法,从游客凝视和东道主凝视两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社区的主客体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通过对比主客凝视反映出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异同性,总结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意象构建的成功经验,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类旅游目的地意象提升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显示:主客体凝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存在同中有异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街区环境,旅游产品以及主客关系这三个方面与东道主和游客都有莫大的关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满足了游客与东道主在这三方面各自需求;二是游客和东道主在社区中身份不同,代表不同的权益和需求,因而凝视的关注点不同;三是游客和东道主身份和阅历不同,情感意象的关注点和深度不同。这也启发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意象构建成功的因素包括街区环境,旅游产品以及主客关系这三个基本要素和游客深度体验以及东道主参与管理两个方面。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新媒体时代来临,改变旅游体验方式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旅游方式无不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已然到来。旅游者从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也由最初的官方旅游网站、旅游企业网站向非官方的旅游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平台转变。旅游者反映旅游感知和旅游体验的途径也由最初的旅游投诉、亲友口口相传、游记发表等方式向发帖子、秀图片、晒心情、游记博客、互动讨论等网络交流方式转变。网络改变了人们记录旅游体验感知的方式,为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旅游凝视行为也借助网络平台保存了下来。
2.虚拟社区成员活跃,提供海量及时信息
互联网技术缔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更多地以网络的方式来发表对生活、娱乐、休闲、时政等内容的看法和想法,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开始在网络上集聚,以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为场所形成一个个虚拟社区。这样的社区不同于普遍意义上以一定的地域空间形成的人口聚集的社区,它脱离地理范围的限制,是以同样的文化需求心理所缔结的有社区象征意义的虚拟社区。在关于旅游方面的虚拟社区上,“居民”通过自己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传达着与旅游目的地的复杂联系,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领域。
..................................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关于旅游与社区研究
1.2.1.1 国外旅游与社区研究现状
社区与旅游研究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是国外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Butler(1975)、Kent(1977)、Cohen(1979)、Kadt(1979)、Boissevain(1979)以及 Smith(1980)分别从旅游作用、东道主态度、旅游者特征等方面对社区旅游进行研究,并且取得显著的成绩。八十年代以来,旅游与社区的研究形成了相应的专题。
旅游与社区主要研究致力于旅游与社区互动发展和社区参与两个方面。ValeneL·Smith(1980)提出 “核心区—直接支持区—间接支持区”模型,进一步指出伴随随旅游业发展,“核心区”会向“直接支持区”扩展,大量居民被卷入旅游业是必然的趋势[1];Paul Brunt 等(1999)指出旅游对东道主的影响与其政治、文化等特征相关,东道主因为对旅游业发展态度不一从而形成意见不同的小团体,进而影响社区内部结构[2];James William Jorden(1980)指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管理,通过集体意愿决定旅游发展方向,能够成功地减少旅游对当地文化和生活的负面影响[3];John Westlake (1982)[4]、Samuel V·Lankford[5]等(1994)、Turgt Var[6]等(1995)均鼓励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发展。
..............................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
2.1 旅游凝视理论
英国兰开斯特社会学传授厄里在 1992 年头次提出“旅游谛视”(tourist gaze)一词,并在其代表作《旅游谛视》一书中从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了旅游谛视举动。只管厄里并没有对“旅游谛视”的观点举行比力清楚的界定,西方学者广泛以为,旅游谛视理论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旅游理论的底子。厄里的旅游谛视理论内在重要包罗旅游谛视的性子和分类、旅游谛视的有形化和旅游谛视与消耗地方,联合本文的研究内容,笔者重要探究的旅游谛视的根本特性以及旅游谛视与拍照和旅游意象的干系。
2.1.1 旅游凝视的性质与特征
旅游者的“凝视”是社会性的建构行为,主要具有反向的生活性、支配性、变化性、符号性、社会性等性质,具体特征见表 2.1。
............................................
2.2 审美理论
旅游从素质上讲,便是一种审美运动,通过视听感官对外部天下展示的美和意义欣赏体验的历程(谢彦君,2004)。旅游也是一种审美体验,通过知觉、以为、表象、想象、遐想、明白等生理要素的融合,以感性情势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焦点,形成某种好看、畅神的生理状态,终极得到痛快的享受。这种精力享受的水平对旅游者解读与构建旅游意象的意义有直接影响。审美理论包罗移情说、同构说和存心味的情势说,是由怜惜自我到发明相对应的客体到终极的意义解读的历程。
2.2.1 移情说——重视“自我”
所谓移情,就是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使知觉、表象与情感相融合的过程。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在《空间美学》一书中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移情说”。
................................
第三章 新浪微博虚拟社区成员的特征分析 ...................24-33
3.1 虚拟社区成员的特征指标............................. 24-25
3.2 新浪微博社区中游客的基本情况分析........................ 25-29
3.2.1 新浪微博社区中游客数据的获取...................... 25-27
3.2.2 新浪微博社区中游客市场的空间特征分析........................ 27
3.2.3 新浪微博社区中游客的“虚拟”人口学统计特征分析........ 27-29
3.3 新浪微博社区中东道主的基本情况分析.............. 29-31
3.3.1 新浪微博社区中“东道主”界定................... 29-30
3.3.2 新浪微博社区中东道主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30-31
3.4 本章总结............................... 31-33
第四章 基于游客凝视的旅游地意象分析.................. 33-49
4.1 基于游客凝视的旅游地认知意象分析......................... 33-40
4.1.1 基于 S-S 架构的游客凝视的旅游地认知意象分析 ............33-35
4.1.2 基于空间指标的游客凝视的旅游地认知意象分析 .................35-40
4.2 基于游客凝视的旅游地情感意象分析..................... 40-47
4.2.1 摄影审美心理机制.................. 40-41
4.2.2 游客凝视摄影图片形式和内容符号的情感分析............. 41-44
4.2.3 游客凝视摄影图片情感意象的综合分析.............. 44-45
4.2.4 游客凝视的综合情感意象维度分析................... 45-47
4.3 本章总结.................... 47-49
第五章 基于东道主凝视的旅游地意象分析................. 49-58
第六章 基于虚拟社区主客对比的旅游地意象的提升
6.1 游客凝视与东道主凝视的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对比
游客和东道主站在不同身份的立场凝视旅游目的地,会产生不同的意象,这种意象中相似的成分越多,说明旅游目的地在构建自身意象中均衡旅游地与社区的发展定位越准确,这样均衡化的定位创造出一种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对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发展和社区的和谐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本节将从认知意象和情感意象两个方面分析主客凝视的异同,并分析产生这样异同意象的原因。
6.1.1 游客凝视与东道主凝视的旅游目的地认知意象的对比
6.1.1.1 主客凝视的旅游目的地认知意象的差异
本文主要从 S-S 结构分析和空间指标分析的角度对比游客和东道主凝视产生的认知意象。如表 6.1 显示,游客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意象包含四个方面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街区、自然环境美好和生活安静闲适的社区、旅游产品精致丰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和心灵休憩的港湾。东道主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意象包括四个方面:环境美好且生活闲适的社区、主客相处融洽可爱活泼的社区、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心灵栖息地和正在被破坏的家园。
.....................................
总结
本文以新浪微博虚拟社区为平台,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旅游凝视和旅游意象的相关理论,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和东道主的凝视行为进行分析,提取凝视图片所反映的认知意象偏好和情感意象状态,提出游客和东道主对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意象,总结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成功经验,并为历史文化街区类的旅游目的地提供借鉴。纵观本文的研究过程,得出的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借助新媒体研究旅游现象是未来旅游研究的趋势之一。进入新媒体时代,旅游的发展更多地与新媒体联系在一起,不管是旅游供应商的宣传促销、电子商务服务,还是旅游者的出行前的信息搜集、旅游过程中的游记更新、还是旅游过后的投诉行为,都已经与新媒体密不可分。这为旅游现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互联网数据库,真实的旅游感知和即时的旅游动态,为旅游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便捷性,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模式。
第二,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意象构建要兼顾游客与东道主的意象感知。本文从游客和东道主两个凝视角度,分析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意象。游客和东道主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意象中都包含了自然和人文环境良好、闲适社区和心灵港湾的认知意象。游客和东道主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情感意象都包含了“放松的、享受的、愉快的、静谧的、美好的、幸福的、惬意的”情绪,体现出一个慢节奏、深体验的享受过程,反映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景观的布置和活动的安排上都紧扣住深度体验的要领,充实了游客的旅游经历,也满足了东道主生活的享受。正是由于游客与东道主对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意象的近似,才能促成了游客与东道主和谐共处的局面,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
参考文献:
- [1] 孙九霞. 旅游中的主客交往与文化传播[J]. 旅游学刊. 2012(12)
- [2] 胡海霞. 凝视,还是对话?——对游客凝视理论的反思[J]. 旅游学刊. 2010(10)
- [3] 曹莉丽. 游客凝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J]. 绿色科技. 2010(09)
- [4] 汪芳,黄晓辉,俞曦. 旅游地地方感的游客认知研究[J]. 地理学报. 2009(10)
- [5] 孙九霞. 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J]. 思想战线. 2009(04)
- [6] 田逢军,沙润,汪忠列. 南昌市旅游地意象分析[J]. 资源科学. 2009(06)
- [7] 白凯. 旅游目的地意象定位研究述评——基于心理学视角的分析[J]. 旅游科学. 2009(02)
- [8] 胡泽黎. 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乡村文化保护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S1)
- [9] 贾跃千,宝贡敏,路文静. 基于国籍差异的杭州市入境旅游市场目的地感知形象研究[J]. 经济地理. 2009(03)
- [10] 把多勋,王俊,兰海. 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02)
本文编号:9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