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王乐 白硕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点项目(SWU0909508)、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重点项目(NO:0610014;08jwsk281;)、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团队建设123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耦合研究)、西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2008JY012)共同资助。
摘要:从“微笑理论”视角阐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描述方法,对如何创建品牌、维护品牌与创新品牌进行了进一步诠释,为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建提供了借鉴。
关键字:微笑曲线,品牌,品牌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地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品牌建设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是否拥有自主品牌,不但衡量了一个企业成熟与否,而且也成为了判断其综合实力的客观尺度。然而,纵观国内企业,无论农业,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品牌建设普遍未有战略高度上的足够认识,即便是开发出一个新的品牌,随之而来的也往往是竭泽而渔式的破坏性开发。所以长期以来,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直无法摆脱“国际民工”的地位。另外,据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美国有58个,德国有9个,法国7个,日本6个,韩国2个,中国零个。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 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5 席,占49%,法国46席,占9.2%,日本44席,占8.8%,我国只有6席,占1.2%[1]。这些数据都显示了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世界其他国家。
一、品牌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宏基集团(ACER)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根据自身多年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在IT行业首先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即从上游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和下游营销网络两大视角出发,使宏基集团成为业界一大成功典范。随后,该理论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也尝试将其纳入价值链理论体系中[2]。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见图一)有两个高端:一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另一端是品牌及营销渠道。这两个高端,拥有最大的附加值,产业利润率大概在%20至%25之间,而中间的制造加工等工序,利润空间最小,产业利润大概只有%5左右。由此
可见,品牌对企业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在国际贸易中,品牌也经常突显出其独特的价值。例如,国内的知名企业小天鹅,需要贴牌才能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同样的商品,贴美国GE(General Electric)的牌子就可以卖很高价钱,贴小天鹅自己的牌子就非常难卖,难怪有学者指出,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品牌的竞争[3]。
二、品牌建设
1.树立品牌意识。
现代品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品牌竞争力的缺失已无疑成为其进入市场博弈的“软肋”。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业务的百分之九十,占专利的百分之八十,提供百分之七十五的就业。因此,树立品牌意识,建立自主品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2.打造品牌文化。
一个良好的品牌必然以其企业文化为依托,其企业文化也必然对其品牌“软支持”。通过注入企业文化,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独有的感知价值,是企业生存的一大法宝。
LV凭借其特有的奢华和高贵,成为全世界箱包和皮具领域的第一品牌。不仅使消费者获得实用性价值,更使其认为该品牌是上流社会成功与卓越的标志,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价值感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安泰人寿在打造品牌文化这一方面也匠心独运。他们将保险业务员的业务定义为“火线业务”。一旦在街上发现车祸,不管伤者是否是安泰人寿的客户,其业务员会立刻拨打急救热线,对伤者进行处理。安泰人寿的业务员全部带有急救设备,并且设备上写有“美国安泰人寿会伴你左右”。
而对于星巴克,吸引消费者前来的更多是一种“第三生活空间”的独特体验,而并不仅仅是一杯咖啡。星巴克试图提供着一份浪漫享受,在咖啡店内营造了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并且,星巴克与各大音乐公司签订版权协议,允许顾客就店内播放的音乐进行刻录,进一步打造“如家”式的温馨。
由此可见,一项单一产品不足以成就一个成功品牌,它更包括了与品牌密切相关的文化理念。注入了文化的品牌更加饱满与丰富,具有更大的附加值[4]。
3.品牌维护与创新。
世界一流的品牌,无一例外都源于企业对其长期的维护与创新。来自美国本土著名连锁快餐厅的肯德基,不断翻新广告诉求,紧跟热点行销。其核心经营理念是持续性地推出新产品,或将以往销售产品重新包装。为了防止品牌老化,肯德基不断寻求管理和品牌的创新,不断进行市场调查,将顾客分类,对产品,包装,形象,概念定期更新。如此保证了肯德基始终站在世界快餐行业的前列,引领世界快餐潮流。
由此可见,一个优秀品牌的建立,维护和创新,需要企业不懈的努力。在创立一个品牌时,如何为企业自身定位,整合企业资源,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郑忠智. 品牌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业研究, 2009, 5: 89.
[2] 耿亚新,周新生.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论及发展路径. 中国软科学, 2010, 4:24.
[3] 李英爽,李锡玲,周国龙. 经济转型期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企业经济, 2010, 3: 53.
[4] 李英爽,李锡玲,周国龙. 经济转型期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企业经济,2010, 3:55.
本文编号:15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