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品牌关系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品牌关系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09年
基于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品牌关系管理研究
贾蕾
【摘要】: 品牌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的消费趋势。据调查,65%的消费者会选择名优品牌。以前由产品驱动的传统品牌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品牌的竞争逐渐走向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残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开始探索适合市场环境的批评管理方式,发现品牌不单纯是符号、标识、所有权以及形象。品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体系,牵涉到顾客与品牌沟通的方方面面。由此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企业营销管理的重点。 基于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品牌关系研究是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将品牌关系类比于人际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和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因此,可以把“品牌作为关系伙伴”来研究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结。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极具潜力的市场,不仅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品牌消费历史和环境差异,而且还存在着影响品牌意义来源的文化价值差异。因此,需要进行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研究。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但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更能对解决本国实际问题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儒家思想作为统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同样对中国消费者的思想及消费行为产生着深刻影响。从儒家思想入手,应该能够探索出研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其与企业品牌之间关系机制的有效途径。 儒家人际关系理论框架以“仁”为核心,以“信”为基础,以“礼”为手段,以“和”为目的,以“宗亲主义”为出发点。现有的品牌关系研究显示,情感和信任是维系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核心要素,结合儒家人际关系理论框架,可以建立以“情感”为核心,“信”任为基础,“礼”为规范和原则,“和”为目的,“整体主义”为立足点的本土化品牌关系基本框架,为企业进行本土化品牌关系管理提供了一个系统模型。进而根据人际关系发展阶段,还可以确立从低质量品牌关系发展到高质量品牌关系的动态品牌关系发展模型。本土企业可以遵循这个品牌关系动态模型,探索建立、强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战略与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胤淳;零售企业品牌关系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爱忠;李钰;;论品牌关系生命周期中消费者品牌信任与心理契约的建立[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2 周宏;试论孔孟仁学中的交互主体思想[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3期
3 王晓霞;儒家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J];道德与文明;2000年05期
4 庄贵军;关系市场与关系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5 何佳讯;;中外企业的品牌资产差异及管理建议——基于CBRQ量表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6 唐海燕;;儒家“和”文化的伦理意蕴及其现代价值[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何佳讯;;品牌关系质量本土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宝贡敏,杨静;企业技术管理在技术创新中的角色——基于浙江省企业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5期
9 丁家永;;营销环境下消费者情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吕庆华;五缘文化营销管理模式及其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10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甘超英;;“三农”问题的若干宪法观察与思考[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李大林;;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品牌权益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7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8 文必正;;中国特色产业集群关系营销的理论探索[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敬尧;;农村政策运行中的乡村干部暗行为分析——以Y乡为观察对象[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10 李晖;;农村养老的制度演绎与惯性生存[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继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璘;论纯粹反伦理行为的非犯罪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郝文君;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姜莹;“关系”文化对创业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性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星海;胡锦涛经济发展方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文涛;雪野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与经营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伟;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明华,董伟民;价格促销的折扣量影响品牌资产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马艳霞;刘金华;;基于本土化视角的内外资零售企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4期
3 朱智贤;现代认知心理学评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4 谢毅;彭泗清;;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因素:一项探索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5 周志民,卢泰宏;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1期
6 贺爱忠;商业企业名牌战略初探[J];广西商业经济;1998年Z1期
7 何佳讯;;品牌关系质量本土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新跃,杨德礼;基于顾客价值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J];管理科学;2003年02期
9 韩睿,田志龙;促销类型对消费者感知及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J];管理科学;2005年02期
10 金立印;;虚拟品牌社群的价值维度对成员社群意识、忠诚度及行为倾向的影响[J];管理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耿佩民;服务企业品牌的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俊毅;伍小美;;认知和情感信任对顾客忠诚影响的差异分析——以化妆品市场为例[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2 庄贵军;四P营销组合模型的不足及其修正[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3 刘丹;祁永梅;;与时俱进建设和谐文化[J];创新;2007年05期
4 闫健;;当代西方信任研究若干热点问题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5 谢军;儒家的“和”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5年04期
6 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基于欧、美、日、中四地品牌形象调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7 朱凌,王盛,陆雄文;中国城市消费者的中外品牌偏好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8 庄贵军,席酉民;关系营销在中国的文化基础[J];管理世界;2003年10期
9 李军;朱文娟;;论企业与消费者的心理契约[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9期
10 张卫霞;;孔子文论思想主要内容论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佳讯;;品牌资产测量:认知心理和社会心理视角的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玉芳;消费者品牌信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强;;品牌关系理论研究综述[J];市场营销导刊;2007年02期
2 任立;;“大客户”观念之偏见及对品牌关系的损害[J];广告人;2008年06期
3 吕瀚;;品牌升级的八步战法[J];市场观察;2010年04期
4 李亚夫;;管理中的品牌关系[J];财富智慧;2004年03期
5 ;老牌新路 品牌开路[J];中国酒;2007年10期
6 吴良国;传统品牌塑造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5年03期
7 张岚;;整合营销传播与品牌关系的建立[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5期
8 张燚;刘进平;张锐;;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品牌关系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8年10期
9 周运锦,潘建华;品牌管理新趋势[J];商业时代;2004年30期
10 陈俊彬;张春雷;杨春德;;整合电信品牌[J];中国电信业;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长宝;石占伟;;消费特权对品牌关系的影响机制:一个基于嫉妒、后悔与不公平的理论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毕振力;;品牌关系作用机制: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差异——基于移动通信消费领域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钟帅;唐小飞;;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品牌资产研究:概念化模型构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4 黄静;熊巍;;品牌关系断裂理论回顾与展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志民;;品牌关系指数模型研究:一个量表开发的视角[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贺爱忠;李钰;;论品牌关系生命周期中消费者品牌信任与心理契约的建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伟文;刘新;;品牌知识和品牌关系对消费者当前和未来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黄桂红;周运锦;;品牌运营中的社会责任[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何佳讯;;中国城市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与市场细分轮廓:一项来自上海的实证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姚诚;;大会主题发言(十) 零售危机与创新[A];第二届中国商业信息化行业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商业信息技术展示会会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琳;[N];北京商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周洁;[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记者 赵贤钰;[N];滨海时报;2010年
4 知本策略策略长谭泽薇;[N];中国经营报;2006年
5 杰雯;[N];中国经营报;2003年
6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品牌管理咨询中心 李亚夫;[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7 刘世雄;[N];经理日报;2003年
8 广 言;[N];经济日报;2002年
9 雅波;[N];杭州日报;2005年
10 刘笑一;[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岭;企业应对行为对消费者—品牌关系断裂影响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董泽稼;基于网络社区的企业信息行为对品牌关系质量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郑彬;品牌危机对品牌关系质量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朱瑾;品牌社群特征对品牌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龙成志;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孙晓强;品牌代言人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陈育明;品牌驱动式银行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卫军英;整合营销传播观念的理论建构[D];浙江大学;2007年
9 闫幸;企业微博互动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和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媛媛;品牌犯错情境下消费者归因对品牌关系再续意向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张静;西式快餐产品伤害危机对品牌关系断裂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晋萍瑞;品牌关系再续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陈其俊;基于在线评论的品牌关系型态模糊推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马梦月;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6 聂飞;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关系再续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陈琳;品牌依恋对品牌关系质量和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陆艳梅;公司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品牌:品牌认同的中介作用以及品牌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安东;品牌关系质量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佳;电信运营商客户品牌关系再续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儒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品牌关系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6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