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品牌建设的白鹿原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8:16
受景点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管理及商户过分追求利益等因素的影响,白鹿原景区在经营上缺乏品牌意识,景区售卖的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的质量、品牌内涵及营销策略均有待提升。对此,白鹿原景区应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景点联盟,积极宣传引导经营者树立品牌理念,推行统一LOGO;在开发文创产品时,要甄选标志性文化符号,坚持系列化开发模式,同时加强非物质形态泛文创产品的延伸开发;在营销中不断创新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开发系列衍生项目,以丰富游客体验。
【文章来源】:商洛学院学报. 2020,34(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白鹿文创LOGO
图2是以《白鹿原》中白嘉轩及关中牌坊、白鹿文创LOGO为基本文化符号,设计开发的白鹿文创系列手机外壳的外观设计效果图。这些文化符号在手机外壳文创产品外观设计上的楔入,赋予这些设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纪念属性,一方面避免了外观上的单调、雷同,另一方面可增强消费者对“白鹿文创”品牌及系列产品的认同,也进一步宣传了景区和文化。2. 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
故宫文创的成功实践证明,文创产品的开发应该坚持系列化的思路。系列化的产品一方面可满足更多的群体的需求,同时也可增加产品种类。如前所述,白鹿原景区各商户所售卖的产品、纪念品存在同质化、粗糙化的问题。对此,本研究将白鹿文创LOGO及白嘉轩、关中牌坊等文化符号在U盘等办公用品的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延伸(见图3)。此种延伸一方面拓展了白鹿文创产品的种类,丰富了白鹿文创品牌的内蕴,也赋予了U盘等产品一定的文化意蕴,使这些日用品获得更多的文化附加。同时白鹿LOGO及相关文化符号的楔入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白鹿文创系列产品的市场与心理认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白鹿原景区及白鹿文创品牌的价值。此外,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可将小说白嘉轩、鹿子霖、白灵、田小娥、鹿兆鹏等特色人物具象化,开发成为人偶摆件;也可将关中方言中的“咥了没”“耍”“活泛”等词汇通过字体设计,应用到笔记本封面、扇子等的设计上。总之,白鹿文创要发展,必须在产品开发的体系化、品牌化方面不断衍生扩展,构建具有品牌价值的文创产品体系[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族长的形象自觉及其文化意义[J]. 邰科祥,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3)
[2]论《白鹿原》的视觉传播[J]. 薛龙. 小说评论. 2015(05)
[3]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J].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07)
[4]全国各地品牌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及启示[J]. 柳思维,熊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1)
硕士论文
[1]《白鹿原》传播研究[D]. 李梁桥.浙江传媒学院 2019
本文编号:3143118
【文章来源】:商洛学院学报. 2020,34(05)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白鹿文创LOGO
图2是以《白鹿原》中白嘉轩及关中牌坊、白鹿文创LOGO为基本文化符号,设计开发的白鹿文创系列手机外壳的外观设计效果图。这些文化符号在手机外壳文创产品外观设计上的楔入,赋予这些设备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纪念属性,一方面避免了外观上的单调、雷同,另一方面可增强消费者对“白鹿文创”品牌及系列产品的认同,也进一步宣传了景区和文化。2. 系列文创产品的开发
故宫文创的成功实践证明,文创产品的开发应该坚持系列化的思路。系列化的产品一方面可满足更多的群体的需求,同时也可增加产品种类。如前所述,白鹿原景区各商户所售卖的产品、纪念品存在同质化、粗糙化的问题。对此,本研究将白鹿文创LOGO及白嘉轩、关中牌坊等文化符号在U盘等办公用品的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延伸(见图3)。此种延伸一方面拓展了白鹿文创产品的种类,丰富了白鹿文创品牌的内蕴,也赋予了U盘等产品一定的文化意蕴,使这些日用品获得更多的文化附加。同时白鹿LOGO及相关文化符号的楔入还可以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白鹿文创系列产品的市场与心理认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白鹿原景区及白鹿文创品牌的价值。此外,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可将小说白嘉轩、鹿子霖、白灵、田小娥、鹿兆鹏等特色人物具象化,开发成为人偶摆件;也可将关中方言中的“咥了没”“耍”“活泛”等词汇通过字体设计,应用到笔记本封面、扇子等的设计上。总之,白鹿文创要发展,必须在产品开发的体系化、品牌化方面不断衍生扩展,构建具有品牌价值的文创产品体系[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族长的形象自觉及其文化意义[J]. 邰科祥,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3)
[2]论《白鹿原》的视觉传播[J]. 薛龙. 小说评论. 2015(05)
[3]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J].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4(07)
[4]全国各地品牌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及启示[J]. 柳思维,熊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1)
硕士论文
[1]《白鹿原》传播研究[D]. 李梁桥.浙江传媒学院 2019
本文编号:3143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314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