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广阔,发展势头强劲,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多方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大面积开发,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要想在众多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中脱颖而出,品牌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省苏锡常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乡村面积广阔、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其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进行研究,有利于突出各地的资源特色,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对促进农村地区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进行了研究,并以常熟蒋巷村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蒋巷村处于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中等水平,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促进当地旅游更好的发展,为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接近实际的参考,更有利于提升整个苏锡常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全文内容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是文章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乡村旅游品牌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学习相关品牌建设文献,文章确定了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四章首先对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针对苏锡常地区发展不平衡、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差距大的现象,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品牌建设意见,文章选取了苏锡常地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以常熟蒋巷村为实例对其品牌建设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了蒋巷村品牌建设情况。并根据其品牌建设的成功与相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品牌建设对策。 第六章是对文章的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苏锡常地区 乡村旅游目的地 品牌建设 常熟蒋巷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6
- 1.2.1 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品牌方面的研究12-15
- 1.2.2 国内外乡村旅游品牌方面的研究15-16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16
- 1.3 研究方案16-19
- 1.3.1 研究目标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1.3.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7-18
- 1.3.4 创新点18-19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9-24
- 2.1 相关概念19-21
- 2.1.1 乡村旅游目的地19
- 2.1.2 旅游目的地品牌19-20
- 2.1.3 品牌建设20-21
- 2.1.4 旅游品牌与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区别21
- 2.2 理论基础21-24
- 2.2.1 品牌理论21-22
- 2.2.2 新农村建设理论22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22-24
- 第3章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的研究内容24-32
- 3.1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24-25
- 3.1.1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原则24-25
- 3.1.2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的途径25
- 3.2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识别系统25-27
- 3.2.1 品牌名称26
- 3.2.2 品牌标志26
- 3.2.3 品牌标志语26-27
- 3.3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27-29
- 3.3.1 广告27-28
- 3.3.2 节事活动28
- 3.3.3 公共关系28
- 3.3.4 口碑营销28
- 3.3.5 网络28-29
- 3.4 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29-32
- 3.4.1 政府管理29
- 3.4.2 品牌延伸29-30
- 3.4.3 品牌危机管理30-31
- 3.4.4 培养品牌忠诚度31-32
- 第4章 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和品牌建设分析32-42
- 4.1 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分析32-35
- 4.1.1 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发展势头强劲32
- 4.1.2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产品类型多样32-34
- 4.1.3 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统筹规划不足34-35
- 4.1.4 部分乡村旅游地区缺乏特色、服务水平不高35
- 4.2 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分析35-42
- 4.2.1 品牌意识较强,发展条件优越37-38
- 4.2.2 产品体系单一,品牌定位不够准确38-40
- 4.2.3 品牌识记性不强,识别系统有待完善40-41
- 4.2.4 部分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较低,品牌推广仍需加强41-42
- 第5章 蒋巷村品牌建设实证研究42-61
- 5.1 蒋巷村概况42-43
- 5.2 实证方案43-46
- 5.2.1 基本方法43
- 5.2.2 问卷设计与发放43
- 5.2.3 人口统计学分析43-46
- 5.3 蒋巷村品牌建设研究分析46-58
- 5.3.1 蒋巷村品牌建设总体效果分析46-48
- 5.3.2 蒋巷村品牌定位研究48-50
- 5.3.3 蒋巷村品牌识别研究50-51
- 5.3.4 蒋巷村品牌传播研究51-53
- 5.3.5 蒋巷村品牌管理研究53-57
- 5.3.6 蒋巷村品牌建设研究总结57-58
- 5.4 蒋巷村品牌建设优化对策58-61
- 5.4.1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58-59
- 5.4.2 促进品牌标志识记,完善品牌识别系统59-60
- 5.4.3 加强多方面管理,健全品牌管理内容60-61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61-63
- 6.1 研究结论61-62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2-63
- 6.2.1 研究不足62
- 6.2.2 研究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附录67-70
- 致谢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正秀;周晓平;刘庆友;;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2 蔡善柱;试论旅游品牌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冷志明;;旅游目的地品牌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4 张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及其品牌杠杆力探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李雪丽;马林;;城市旅游品牌在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大连“浪漫之都”品牌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董正秀;周晓平;;乡村旅游品牌战略研究——以苏南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7 朱强华,张振超;旅游景区品牌管理模型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8 董正秀;周晓平;;苏南地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9 张丽华;周艳;;乡村旅游体验品牌产品营销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艳,牛志文;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塑造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朋;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夫妮;论城市旅游品牌的塑造与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云;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庞肖霞;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缪芳;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测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唐瑷琼;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武丽慧;城市旅游品牌建设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周金玉;上海市乡村旅游品牌营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峰;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苏锡常地区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32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