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电信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1 14:22

  本文关键词:电信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纵观国内外关于品牌资产的研究现状,其对象主要还集中于有形产品领域,对无形服务品牌资产的研究较少,对电信服务行业品牌资产的相关研究就更少了,特别是对电信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研究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证从消费者角度对电信服务品牌资产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出了品牌资产的驱动模型。通过对各变量之间作用关系与作用原理的分析探讨,为电信运营企业将来进行品牌管理与提升品牌资产提供借鉴和建议。 本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得出研究假设及模型,同时利用标准的结构化量表对移动通信用户进行了调研,得出了各研究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并修正了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与数据验证,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第一,在电信服务行业,对品牌资产起驱动作用的因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分别是品牌沟通、顾客体验、员工管理、服务质量和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它们分别对品牌资产的四个维度品牌知名度/联想、感知质量、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度起着不同的驱动作用。 第二,在电信服务行业,顾客体验、服务质量、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三个因素对品牌资产的驱动作用最为显著,分别对品牌资产的三个维度有显著的影响;其次是品牌沟通,显著影响两个维度;再次是员工管理,对两个维度产生驱动作用,影响程度较弱。 第三,结合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电信运营企业在管理和提升品牌资产时要建立完善的品牌双向沟通机制;注重顾客体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员工管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增强整体品牌意识,实行品牌竞争战略。 本研究通过对电信服务行业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电信企业未来的品牌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信服务品牌 品牌资产 驱动因素 品牌沟通 顾客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626;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1.1 理论背景9
  • 1.1.2 实践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10-11
  • 1.3 研究意义11
  • 1.3.1 理论意义11
  • 1.3.2 实践意义11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1-15
  • 1.4.1 研究方法11-12
  • 1.4.2 研究思路12-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42
  • 2.1 相关概念理论综述15-26
  • 2.1.1 服务与服务品牌15-22
  • 2.1.2 品牌资产22-26
  • 2.1.3 驱动因素26
  • 2.2 国外有关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研究进展26-37
  • 2.2.1 品牌资产模型研究26-35
  • 2.2.2 服务品牌资产模型研究35-37
  • 2.3 国内有关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研究现状37-41
  • 2.3.1 品牌资产模型研究37-40
  • 2.3.2 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相关研究40-41
  • 2.4 目前的研究不足与本文的研究视角41-42
  • 第三章 电信服务品牌资产的形成及模型构建42-49
  • 3.1 电信服务品牌资产的形成42
  • 3.2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42-49
  • 3.2.1 研究假设的提出44-46
  • 3.2.2 研究模型的建立46-49
  • 第四章 电信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设计49-58
  • 4.1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49-55
  • 4.1.1 问卷设计流程49
  • 4.1.2 研究变量的可操作化49-52
  • 4.1.3 问卷的预调研和修改52-55
  • 4.2 数据收集及分析方法55-58
  • 4.2.1 调研数据的收集55-56
  • 4.2.2 调研数据的分析方法56-58
  • 第五章 电信服务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58-74
  • 5.1 被访者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58-61
  • 5.2 研究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61-66
  • 5.2.1 驱动因素的信度与效度检验61-64
  • 5.2.2 品牌资产的信度与效度检验64-66
  • 5.3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66-74
  • 5.3.1 驱动因素与品牌资产的相关性分析66-67
  • 5.3.2 驱动因素与品牌资产的回归分析67-72
  • 5.3.3 驱动因素模型的修正与原假设的检验结果72-74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74-84
  • 6.1 研究结果讨论74-79
  • 6.1.1 电信服务行业品牌资产的驱动因素74-76
  • 6.1.2 驱动因素对品牌资产的作用关系76-79
  • 6.2 关于电信企业管理和提升品牌资产的建议79-82
  • 6.3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82
  • 6.4 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82-84
  • 6.4.1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82-83
  • 6.4.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87
  • 附录 187-89
  • 致谢89-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东;品牌资产评估:历史回顾与研究现状[J];改革与战略;2003年11期

2 庞大庆,刘军跃;企业定价应注意的十个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张维炯;品牌资产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J];上海管理科学;2002年01期

4 吴小健;企业品牌资产的形成及价值体现[J];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5 周辉;张欣;;品牌资产与新时代的消费心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2期

6 闫晓丽;;西方品牌经理制度演进分析[J];经济师;2005年12期

7 聂小兵;;赞助活动创建品牌资产[J];国际市场;2006年04期

8 丁家永;;品牌资产构成与名牌战略规划[J];江苏商论;2006年08期

9 尤晨;;论服装专业市场品牌资产的提升[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祥;唐恒;金玉成;;基于评估模型提升品牌资产[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爱红;;浅谈服务礼仪在电信服务工作中的培养和应用[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王月辉;单艳华;;基于“十要素模型”的嘉和一品公司品牌资产评估实证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郭鑫;刘圣庆;王伟;;论电信服务新时期云计算与节能减排[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让品牌资产成为企业资本[A];首届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文集[C];2004年

6 黄合水;彭聃龄;;关于品牌资产的一种认知观点[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钟帅;唐小飞;;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品牌资产研究:概念化模型构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2008,,服务再升级[A];中国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2008优秀成果选编[C];2008年

9 杨振;;品牌成就伟业[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10 戴晓松;;关于电信业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烨;吉林管局以制度建设强化服务监管[N];人民邮电;2006年

2 ;电信服务协议将“有法可依”[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曾娅;电信服务水平要看客户体验[N];人民邮电;2003年

4 ;电信服务规范[N];中国电子报;2005年

5 ;阿联酋不对国外投资者开放银行和电信服务[N];国际商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孙小羽;联想内引外连攻电信服务[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部 陈金桥;改进结构性缺陷 迎接电信服务竞争时代[N];通信产业报;2002年

8 蔡强;“2004电信服务年会” 彰显“以人为本”[N];通信产业报;2004年

9 史剑屏;继续开展电信服务“评优帮差”活动[N];人民邮电;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雷注发;竞争使电信服务告别“做好事”时代[N];通信信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有绪;品牌资产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古安伟;基于消费者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概念模型及其驱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立新;基于客户的移动通信品牌资产模型及影响机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黄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品牌资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怡汝;中国商业银行品牌资产提升[D];复旦大学;2012年

6 郑文清;营销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机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关辉;B2C网店品牌资产及其与网店忠诚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金永U

本文编号:412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412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