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关键人才离职AB角管理计划

发布时间:2015-03-09 20:58

       刚刚过去的11月,万科肖莉的离职信引起了坊间热议,也由此引发了房企对于关键人才流动风险的思考。特别对于成长型房企来说,“能人效应”普遍存在,一旦关键人才离职,往往影响企业正常运转,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关键人才离职AB角管理计划


       外部招募固然是出路之一,但由于在外部市场上该类人才往往比较稀缺,短期内很难招募到合适人才。因此,越来越多的房企未雨绸缪,,通过自身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补充机制,来规避关键人才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标杆房企D企的AB角人才管理模式,值得行业借鉴。


       一、AB角模式:基于补位和人才培养的人才管理模式


       为建立健全人才梯队,防止关键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D企实施了AB角模式:在城市公司各部门或项目中,对于一些主要的管理岗位和关键的专业岗位,在明确A角为该岗位承担者的同时,在部门或项目内部确定另外一人作为其B角。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减轻公司成员流动给公司带来的“震荡”。在AB角制度下,一旦关键岗位A角离去,由于B角掌握较多的信息,能够比较轻松地接替A角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失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同时为公司争取过渡时间。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AB角角色分工

       

关键人才离职AB角管理计划


       二、组织保障:“人力牵头+业务协同+高管参与”的分工协同模式


       AB角模式的成功运作,不仅仅是单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公司上下都高度参与,为此,D企明确了“人力牵头+业务协同+高管参与”的三合一分工协作模式,具体而言:


       (1)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在其中承担统筹协调角色,主要组织制定各部门A角、B角培养计划,跟踪培养计划落实情况,进行A/B角考核及优秀A/B角评选工作。


       (2) 各业务部门


各业务部门是AB角模式的具体执行和操作主体。主要配合人力资源职能部门做好部门A角、B角培养工作,跟踪、督促A角、B角培养计划的及时、准确实施,参与部门A角、B角考核及评选工作。


       (3) 公司高管


       公司高管是AB角模式的指导者。主要担任A角、B角导师,定期对部门A角、B角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定期与部门A角、B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A角、B角工作状态与心理动态。


       三、运作方式:“锁定梯队规模和层级+高频多途径”的培养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D企主要从两大方面展开:


       (1) 锁定梯队规模和梯队层级


       D企针对城市公司不同部门人数及人员职级,规定了必须配置的A、B角色及条件,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2:AB角配置要求

       

关键人才离职AB角管理计划


       (2) 明确高频多途径的培养路径,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在根据梯队规模锁定培养人员及要求后,D企特别重视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来合理地挖掘、开发与培养提升各部门A/B角的部门管理与团队带领能力,以及加强对下属的培养与辅导能力。为此,针对A/B角分别制定了完善的高频多途径的培养项目,如下表所示:


       表3:A角培养计划

       

关键人才离职AB角管理计划


       表4:B角培养计划

       

关键人才离职AB角管理计划


       通过上述实战模拟方式,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A、B角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公司形成丰富的后备人才,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需求,防范人员流动风险。


       四、保障机制:严格考核+淘汰评优机制


       在明确了上述培养项目后,D企据此形成了A/B角培养考核计划,主要考核上述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及成果。根据A、B角培养期各项成绩情况,进行考评,综合考核成绩总分为100分。


       考核分为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其中半年度/年度考核成绩如低于80分,则进行留岗查看,并根据其具体岗位工作情况,予以调整A/B角角色。


       年度考核成绩将作为年度优秀A、B角的评选依据。考核分数大于等于90分,可参加年度优秀A/B角评选,评选比例不可超过10%。年度优秀的A/B角,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将给予5分的加分,并作为年度潜力人才、精英人才评选的重要依据,公司优先提供外部交流学习机会。


       总之,D企通过设计基于补位和人才培养的人才管理模式,以“人力牵头+业务协同+高管参与”的分工协同模式作为组织保障,以“锁定梯队规模和层级+高频多途径培养”作为运作方式,辅以“严格考核+淘汰评优机制”的保障机制,最终形成了内部丰富的后备人才体系,从而有效的满足了企业快速扩张对人才的需求,也较好防范了人才流动风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值得行业借鉴。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经管之家立场



本文编号:17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7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9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