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关于释放“人才红利”的公共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11:09

  本文关键词:关于释放“人才红利”的公共政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式微。“人”是维持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能动因素。我国面临的国际新环境和国内改革攻坚期使释放“人才红利”的研究成为应对新常态之策的应有之意。本论文以“人才红利”内涵新解为逻辑起点,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阐述了“人才红利”效用,并在研究国内外释放“人才红利”公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成体系的公共政策。与“人口红利”相比,“人才红利”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四个维度,即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配置高效。通过运用PEST模型分析得出,无论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缓和当前的人口缺口环境和应对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都需要高层次、结构合理的领军人才队伍。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政策科学也处在公共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系统的公共政策引导,可以释放出“人才红利”的政治稳定效用、经济发展效用、文化繁荣效用和社会素质效用等。本文在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的人才政策和浙江宁波市、天津市、广东省、重庆市两江新区等地关于人才政策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总体的、成体系的释放“人才红利”的公共政策体系。本文形成的公共政策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前提、四个维度、一个保障”。“一个前提”是指关于人才落户与发展制度的完善,“四个维度”是指充实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高效人才配置,“一个保障”是指满足人才的真实的、多样的需求,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人才红利 人口红利 公共政策 人才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C96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4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8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的目的8
  • 1.2 研究意义8-9
  • 1.2.1 理论意义8-9
  • 1.2.2 实践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9-12
  •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简述9-10
  • 1.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2-13
  • 1.4.1 研究内容12
  • 1.4.2 研究思路12-13
  • 1.4.3 研究方法13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13-14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14-18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2.1.1 红利14
  • 2.1.2 人口红利14
  • 2.1.3 人力资源14-15
  • 2.1.4 人才15
  • 2.1.5 人才红利15-16
  • 2.2 激发“人才红利”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16-18
  • 2.2.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16
  • 2.2.2 行为科学理论16-17
  • 2.2.3 双因素理论17
  • 2.2.4 人才结构理论17-18
  • 3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必要性——基于PEST模型的分析18-24
  • 3.1 Politics: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多层次的高端人才18-19
  • 3.1.1 形成政治清明的政治新常态需要高端党政人才18-19
  • 3.1.2 低碳治理新常态需要数量与质量齐驱的环保人才19
  • 3.1.3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19
  • 3.2 Economic: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新常态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撑19-20
  • 3.3 Society:社会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缺口环境20-22
  • 3.3.1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占比下降导致“人口红利”式微20
  • 3.3.2 总体人口抚养比上扬,表明老龄化愈加严重,劳动力来源不足20-21
  • 3.3.3 生育率数据总体呈下降趋势21-22
  • 3.4 Technology:高新技术亟需发展以应对第三次科技革命22-24
  • 4 “人才红利”之重要效用分析24-26
  • 4.1 “人才红利”具有政治稳定效用24
  • 4.2 “人才红利”具有经济发展效用24-25
  • 4.3 “人才红利”具有文化繁荣效用25
  • 4.4 “人才红利”具有社会稳定效用25-26
  • 5 国内外关于释放“人才红利”公共政策的经验与启示26-32
  • 5.1 国外关于释放“人才红利”的公共政策的经验与启示26-29
  • 5.1.1 美国注重人才质量与结构,政策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26
  • 5.1.2 日本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有效使用26-27
  • 5.1.3 英国注重人才质量,将高等教育放在国家战略地位27
  • 5.1.4 新加坡通过国际人才战略增加本国高质量人才数量27-29
  • 5.2 国内关于释放“人才红利”的公共政策的经验与启示29-32
  • 5.2.1 浙江省宁波市制定政策法规文件解决人才与经济发展的矛盾29
  • 5.2.2 天津市河东区引进领军人才,注重配套的保障政策29-30
  • 5.2.3 广东省推行“四位一体”战略引进高层次人才30
  • 5.2.4 重庆市两江新区注重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政策30-32
  • 6 释放“人才利”之公共政红策分析32-39
  • 6.1 制度前提:制度红利与人才红利共同发挥作用32
  • 6.2 保证数量充足的公共政策32-34
  • 6.2.1 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为人口增长提供内生动力33
  • 6.2.2 健全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移民红利33-34
  • 6.2.3 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做大做好“留学红利”34
  • 6.3 提高人才质量的公共政策34-36
  • 6.3.1 改革高校培养体系,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34-35
  • 6.3.2 升级党政人才培训机制,提升党政人才队伍的专业技能35
  • 6.3.3 出台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业务培训规定,提升其综合能力35-36
  • 6.3.4 出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公共政策,,发挥农村人才红利36
  • 6.4 完善人才结构的公共政策36-37
  • 6.4.1 升华人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竞争力36-37
  • 6.4.2 优化人才的地区分布结构37
  • 6.5 制定科学的人才流动政策以吸引人才聚集,发挥人才高地效应37
  • 6.6 一个保障:完善激励政策激发与提升人才发展的空间37-39
  • 7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附录43-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凡;试论人才的成功与机遇[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0年04期

2 王均发;正确处理好人才的稳定与流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年04期

3 毕霄彬;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流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聂世军;破解人才流动与人才忠诚的悖论[J];理论学刊;2002年05期

5 刘心惠;新一轮人才流动三大特点[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54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54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