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技术扩散路径研究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3.1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Fig.?1.1?The?Technology?Roadmap??-18-??
补性资源主要是知识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政府在其中主要扮演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主要是为协同创新的开展提供服务,如交易担保、风??险投资等。图2.1对该种模式的协同创新进行了描述。??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中国协同创新存在一个比较典型且严??重的问题是,协同创新得到的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每年拥有的较为重大的科技创新研宄成果超过两万个,重??大专利超过五千项,然而其中最终能够成功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成果不超过5%,而在国??外发达国家,这一比值能达到45%,甚至更高。针对这一问题,就必须在协同创新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最初是营销理论中的研宄重点,在营销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得??到广为重视,其被认为是最具有效果和效率的为客户创造超额价值行为的组织文化,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企业致力于通过了解顾客需求、获悉当前和潜在竞争对手信息,使这些??市场信息能够在整个组织内有效传播和扩散
内环境、协同创新技术扩散外环境以及协同创新技术扩散支持系统四个层次组成的复杂??系统。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系统不仅仅是这四个层次的简单扩展,而是以协同创新技术扩??散主体为核心和其他层次结构的立体叠加,如图2.5所示。??最中心的层次由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的主体和客体构成。如2.2.1中分析的,协同创??新的技术扩散主体主要包括供给主体(扩散者)、需求主体(接收者)、扩散媒介(中??介者)和辅助主体,涉及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多个单??位。协同创新的技术扩散主要就是在多个主体的供求交流中进行的。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的客体是扩散的对象,即协同创新中的技术成果。协同创新技术扩散系统内的一切活动??-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茜;郑建国;;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系统实现路径——基于解释结构模型[J];经济学家;2015年12期
2 侯二秀;石晶;;企业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S1期
3 李书全;王悦卉;彭永芳;;不同战略网络下企业技术扩散效应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15年09期
4 解学梅;方良秀;;国外协同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年04期
5 白俊红;蒋伏心;;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经济研究;2015年07期
6 解学梅;刘丝雨;;协同创新模式对协同效应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J];管理科学;2015年02期
7 何郁冰;张迎春;;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2期
8 赵增耀;章小波;沈能;;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多维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1期
9 耿康顺;廖涵;;企业集群下的内生性技术进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9期
10 颜军梅;;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飞雪;低碳经济下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扩散机理及活跃度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张婷婷;技术扩散绩效的跨国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江;产业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陈丹;产业技术创新传导机理及测度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9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