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G公司“85后”员工激励策略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寿险G公司“85后”员工激励策略创新研究
【摘要】:“85后”是指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群,这代人的生活理念、人生价值与追求都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也因此被社会称为“85后”,如今他们已成为了职业舞台上的主角,毫无保留地用自己的知识和激情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生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强劲的基础。对企业而言,当“85后”员工成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群体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该群体激励策略的创新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为了使企业能更好地调动“85后”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文章主要围绕“85后”员工管理中的激励策略创新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适应“85后”员工的管理对策。具体来说,文章以G公司(国有金融企业)为研究背景,以公司“85后”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介绍,分析当前G公司的用人特点,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对“85后”员工激励策略中所存在的规章不清晰、制度无特色、激励牵引力不够等管理问题;接着从企业和员工两方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从薪酬福利激励和非薪酬福利激励两方面提出了包括合理设计薪酬福利制度、完善保障体系、注重精神激励、善用企业文化等激励策略的创新对策及其他相关建议。希望本文通过对G公司“85后”员工激励策略问题的创新研究,对相关国有金融企业提高员工忠诚度、留存率、工作效率等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改进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85后” 国有金融企业 激励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84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0
- (一) 研究背景7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7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7-8
- 1. 研究思路7-8
- 2. 研究方法8
- (四) 论文的体系结构8-10
-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10-17
- (一) 国外文献综述10-12
- 1. 关于“激励”的相关理论10-11
- 2. 关于“85后”的划分11-12
- (二) 国内文献综述12-14
- 1. “85后”员工激励12-13
- 2. “85后”员工价值观与个性特征13
- 3. “85后”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过程13-14
- (三) 关于激励策略的认识14-17
- 1. 激励的内涵14-15
- 2. 激励策略的分类15-16
- 3. 激励策略的作用16-17
- 三、“85后”员工的特征17-22
- (一) “85后”的成长背景及其对个性的影响17-18
- 1. “85后”员工成长的宏观环境对“85后”个性的影响17-18
- 2. “85后”员工成长的微观环境对“85后”个性的影响18
- (二) “85后”员工的特点18-22
- 1. “85后”员工性格特点18-19
- 2. “85后”员工的职业特点19-22
- 四、G公司85后员工激励现状分析22-28
- (一) G公司简介22
- (二) G公司治理结构特点分析22-23
- (三) 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分析23
- 1、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23
- 2、G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特点23
- (四) G公司挑选“85后”员工的特点23-25
- 1. 对“85后”员工招聘范围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24
- 2. 更加注重实践经历以及操作能力24
- 3. 要能够抗拒诱惑并洁身自好24
- 4. 更偏重具有实习经历和经营的“85后”应聘者24
- 5. 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同等的对待24-25
- 6. 重视员工的良好心态和心理承受力25
- 7. 重视性格方面特点和沟通能力25
- (五) G公司激励现状特点分析25-28
- 五、G公司“85后”员工激励管理低效原因分析28-35
- (一) “85后”员工激励管理低效表现28-31
- 1. 薪酬福利方面问题28-29
- 2. 非薪酬方面问题29-31
- (二) “85后”员工激励管理低效原因分析31-35
- 1. 薪酬福利方面原因31-32
- 2. 非薪酬方面原因32-35
- 六、G公司“85后”员工的激励策略创新对策35-42
- (一) “85后”员工的激励需求35-37
- 1. 更重视高层次的需要35
- 2. 公平公正原则35-36
- 3.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36
- 4. 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36
- 5. 快速成长与个人价值实现36-37
- (二) 薪酬福利激励创新措施37-39
- 1. 合理的薪酬福利设置37-38
- 2. 完善的保障福利38
- 3. 设置多种奖项38-39
- (三) 非薪酬福利激励创新措施39-42
- 1. 注重精神激励39
- 2.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39
- 3. 企业文化激励39-40
- 4. 丰富的业余活动40
- 5. 培训激励40
- 6. 建立荣誉体系40-41
- 7. 后备干部梯队计划41-42
- 七、结论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国外企业的激励策略[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11期
2 叶晓莉;;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策略的思考[J];大学时代;2006年05期
3 刘红霞;;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2期
4 刘为伟;胡国良;;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年10期
5 高岩;秦磊;;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2期
6 李兵;国外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策略[J];商业文化;1999年02期
7 高贤峰;两种心理体验与成就激励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8期
8 浦勇超;科技创新激励策略的经济学视角[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路煜;基于新理念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05年04期
10 刘莉;程妍;;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艾玉红;;浅谈“赏识激励策略”在教学中的作用[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2 顾凤林;周正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型员工作用的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戴卫东;韩丽姣;刘新姝;;沈阳市制造企业与其分销商信息共享的定价激励策略研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4 岳晓宁;井元伟;;网络激励价控策略的评价[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石东华;;学校管理中的教师激励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6 孙莹娟;张时t,
本文编号:531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53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