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基于指标联合赋权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05 12:00

  本文关键词:基于指标联合赋权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指标联合赋权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为了解我国煤炭主要矿集区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为相关部门及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新创建的层次分析-广义条件协方差综合赋权模型,结合主观和客观因素,以技术、环境和经济三大准则构建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实际生产数据,从采、选、共伴生资源利用、煤矸石利用、难利用资源利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七个方面对所建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最终确定了一个科学、全面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也佐证了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矿山经济效益方面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12120113087900)
【分类号】:F426.21
【正文快照】: 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资源和环境已遭受了巨大伤害[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已迫在眉睫。新一轮地质大调查的完成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确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在今后矿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但是,目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仅停留在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其光,汪镜亮;新世纪地质调查中矿产综合利用评价研究的重要作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2 李逢高;;湖北省主要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武荣桢;翟栋栋;郗恩崇;李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4 倪九派;李萍;魏朝富;谢德体;;基于AHP和熵权法赋权的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5 石磊;陈飞;;具有一般协方差结构线性模型的局部影响评价[J];数学物理学报;2007年01期

6 罗霞;廖勇;;基于改进AHM模型的铁路客运站选址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7 段秉乾;司春林;;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8 韩利,梅强,陆玉梅,季敏;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9 邓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现状分析——对粉煤灰、煤矸石、尾矿、脱硫石膏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业化的探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留碗;王春;李伟涛;魏守月;;基于GIS的安徽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2 郭铜修;刘鲁;张瑛;王起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航空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3 李罡;黄宏伟;;超大直径盾构水中进洞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4 熊会祥;朱元昌;邸彦强;刘颖;;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的虚拟装备训练评估模型[J];兵工自动化;2008年12期

5 杨兆军;郝庆波;陈菲;许彬彬;李小兵;赵宏伟;;基于区间分析的数控机床可靠性模糊综合分配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韩飞;马红燕;刘仕博;高允峰;;三种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7 周健;崔胜辉;刘勇;宋晓东;;城市公共交通满意度分析——以厦门岛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8 于佰鑫;李亚军;;北方航线的综合评价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S1期

9 王丹;赵旭;杨赞;;交通运输系统资源整合效果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冠英;张建新;刘培学;王小丹;;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春生;王玉;王晓敏;;航空旅客满意度模糊评价方法与策略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高翔;田俊峰;;西部金属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乔辉;彭洛克;;聚氨酯生产工艺危险源分析与评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黄文山;;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土地整理复垦工作中的民心工程建设[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5 葛中全;田益祥;;生态经济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苏欣;袁宗明;张琳;胡安鑫;张鹏;唐恂;;加油站安全评价新模型[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喻六平;;深井采场安全度评价的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齐青青;张泽中;徐建新;李彦彬;;灌区水利现代化集对分析多元模糊评价模型[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9 尚勇敏;吴骁骁;何多兴;;基于P-S-R模型的西南丘陵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10 魏宏安;;陕西延安市沟道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与分区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芬;民航运输机场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黎;基于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的转运模式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严明明;论公共服务公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4 方平;中国超大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规制与竞争[D];吉林大学;2012年

5 陈磊;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王世军;基于DEA-AHP-FCE方法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郑长江;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许满贵;煤矿动态综合安全评价模式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9 陈磊;中药(新药)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方法学研究—生脉胶囊治疗CHF临床疗效多属性综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辜志强;中小企业产能柔性及其在车间生产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赵蔚;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成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英;现代居住环境中生态住宅评价探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任冬;广元市木门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相如;中部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综合实力相关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马巧花;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的科技查新质量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陈伟;多元统计分析在区域经济评价中的运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登科;设备检修企业生产安全的分级管理及评价[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思娟;基于DEA、AHP模型的高校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价及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田春艳;基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方法的测试用例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乾生;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 程乾生;属性层次模型AHM——一种新的无结构决策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3 刘武;李文子;;城市公交服务乘客满意度指数模型[J];城市交通;2007年06期

4 赵宏霞,杨皎平,刘学茹;模糊均值AHP法在客户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2004年10期

5 徐泽水,达庆利;3种基于互反判断矩阵的互补判断矩阵排序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杨操静;郭小砾;刘红云;谭杰;;基于熵权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J];地下水;2006年01期

7 黄德才,郑河荣;AHP方法中判断矩阵的标度扩展构造法[J];系统工程;2003年01期

8 邹志红,孙靖南,任广平;模糊评价因子的熵权法赋权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袁玲;孟扬;左玉明;;黄金矿山尾矿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J];黄金;2010年02期

10 李少辉;赵澜;包先成;何廷树;田野;;粉煤灰的特性及其资源化综合利用[J];混凝土;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匡星;城市常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陈明伟;城市公交系统满意度模糊多目标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昆;我国煤炭产业内部竞争中“优不胜,劣不汰”的成因[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11期

2 钱永坤,吴思嫣;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发展战略及其启示(下)[J];煤炭企业管理;2000年11期

3 李克荣,刘传庚,魏振宽;论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的主要问题[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4 冬伯文;搞活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5 常毅军;山西煤炭在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力透视[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6 刘冰;煤炭企业就业的特殊性及特殊的再就业政策体系[J];煤炭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7 黄昊;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煤炭;2001年09期

8 秦杰,丁钟宇;煤炭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的策略[J];中国煤炭;2001年11期

9 刘传庚;关于煤炭市场竞争过度的问题[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于洪达;煤炭企业扭亏解困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发展论坛;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20章 煤炭价格政策[A];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C];2009年

2 ;第四章 2009全国煤炭企业100强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分析[A];2009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9年

3 濮洪九;乌荣康;刘彩英;姜智敏;苏立功;武承厚;张勇;张宏;赵家廉;高家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研究[A];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上册)[C];2009年

4 刘凤朝;王务平;张建峰;齐敏江;黄国良;李翕然;梁星;常叶青;张立泉;高峰;孙春升;徐亮;李强;;基于风险控制的煤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A];2008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09年

5 白永秀;;后危机时代中国煤炭产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需处理好五个关系[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煤炭企业实施“查缺管理”的探索与研究[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下)[C];2011年

7 武予鲁;;新世纪煤炭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8 付永水;;我国煤炭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9 郑渭生;;正确认识煤炭商品价值之浅见[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10 陈庆禄;;结构调整是煤炭企业应对入世的必然选择[A];全国煤炭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和调研报告[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富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李 刚;中国煤炭采掘业景气度高涨[N];证券日报;2004年

2 记者 孙绍林;煤炭业扭亏能挺多久[N];财经时报;2001年

3 李学刚;煤炭:痛并快乐的2003年[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新疆证券研究所 王怀震;煤炭:利润增速明显放缓[N];证券时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薛秀泓;尽快实行煤炭国家专营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欣欣;煤炭净进口将改变“北煤南运”格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刘平;信息化助煤炭企业成本“节流”[N];中国煤炭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杨凯;新一轮煤炭热的思考[N];中国煤炭报;2007年

9 刘晶磊;煤炭流通区位优势明显 交易价格指导作用突出[N];中国煤炭报;2007年

10 解东辉 孙胜杰 于社荣;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面临的问题与对策[N];中国贸易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龙;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向春;我国煤炭产业环境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春晖;煤炭企业环境成本及其核算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4 潘克西;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孙洪志;吉林省煤炭行业制度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7 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孟岩;我国煤炭市场运行机制与政府调控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丁志华;煤炭价格波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王健;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亚萍;山西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袁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任毅;山西省煤炭基金的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聚;大型煤炭企业定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河南大学;2011年

5 段金鑫;煤炭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吴金梅;大、中城市煤炭流通趋势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刘宏超;关于中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与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孙燕飞;煤炭企业的价值决定及其战略选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李艳舫;中国煤炭价格机制改革政策初探[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耿新;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组织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44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144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0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