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能源约束、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发布时间:2017-11-11 17:06

  本文关键词:能源约束、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约束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


【摘要】: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依靠能源消费的增长。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本文的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271159)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教社科〔2013〕403号)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
【分类号】:F124;F426.2;F124.3
【正文快照】: 1引言经济增长是衡量各国长期经济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长期以来各国都将经济增长视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目标,而技术进步则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近年来,经济增长理论在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目前,关于能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省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6年22期

2 张海洋;;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0年03期

3 张党辉;;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1期

4 陆建明;李宏;;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一个开放条件下的新古典模型[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5 王庆晓;崔玉泉;张延港;;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2期

6 宁泽逵;;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基于宏观数据的比较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03期

7 胡军峰;赵晓丽;欧阳超;;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统计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丹祥;左晖;;不可再生能源约束下的技术进步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2 梁超;;区域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3 李磊;张换兆;朱彤;;土地及其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日本为例[J];财贸经济;2008年12期

4 陶友君;;内生增长框架下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当代经济;2007年04期

5 王锋;;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的经济低碳转型[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3期

6 倪蓉;;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省各市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11期

7 张望;;耗竭性资源、经济增长与政府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2期

8 梁超;;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效率——基于大中型企业动态面板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1期

9 沙文兵;;吸收能力、FDI知识溢出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10 张意翔;成金华;;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约束分析:基于情景预测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耀彬;杨新梅;周瑞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阻力研究述评[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Strategic Oil Reserve,Efficiency of Technolog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耿喜梅;;北京市建设低碳城市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关系探析——以1978—2010年为研究对象[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4 尹华龙;;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研究[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5 艾明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6 张杰;李克;刘志彪;;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7 白俊红;;中国的政府R&D资助有效吗? 来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消寒;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健;我国风能资源最优化开发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6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7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孙其龙;知识溢出条件下企业R&D策略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10 聂鹏;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新梅;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水土资源“增长尾效”测度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秦飞;山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李怡欣;基于终端消费的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王胜;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史海林;基于(火用)分析的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白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李娟;土地资源稀缺对城市化进程的增长阻力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段玉芳;开放经济下的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内生增长关系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林茜;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李嘉图模型的再思考[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3 彭水军;包群;;资源约束条件下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4 陈昕;;中国的奇迹与麦迪森风格[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5期

5 王海建;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7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8 张宇;;制度约束、外资依赖与FDI的技术溢出[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9 彭水军,包群,赖明勇;自然资源耗竭、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10 张新;蒋殿春;;中国经济的增长——GDP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增长的微观基础[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勒晓阳,周婷俐,沃健;技术进步利润优化模型分析法及其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2 ;依靠技术进步 推进节约增效[J];上海节能;1997年09期

3 张鹏;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4 黄彬云;;论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与劳动的内在联系[J];科技广场;2006年09期

5 黄泽萍;;试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双重影响及政策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2期

6 靳卫东;;人力资本需求与工资差距:技术、贸易和收入的影响[J];经济经纬;2007年01期

7 鲁玉祥;方云梅;;基于技术进步的企业制度变迁[J];财经科学;2007年10期

8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依靠技术进步 促进节能减排[J];江苏氯碱;2008年04期

10 李尚蒲;罗必良;;我国农垦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1999~2007[J];统计与决策;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李娅玲;;如何保持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从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李桦;姚顺波;刘广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全要素生产效率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崔友平;;技术进步促进就业的理论、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6 魏建新;;降低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的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魏建新;;武钢“十一五”前两年节能的实践[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志英;;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减量化途径[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9 王俊松;;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利用效率[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魏建新;;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探讨[A];冶金循环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3 程连升;“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陈昂;技术进步才是节能根本[N];中国财经报;2008年

5 记者 张宏祥邋通讯员 郭强;全省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N];德州日报;2007年

6 司建楠;能源技术进步推进加快 重在工业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8年

7 记者 孟山 通讯员 李鸣柯;政府出资奖励技术进步[N];洛阳日报;2009年

8 王多;技术进步,抑制就业还是创造就业[N];解放日报;2003年

9 侯宪印;金川精炼厂依靠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再上新台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10 京仁;我国通过CDM项目促进节能减排[N];中国企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晓华;中国贸易增长模式的调整[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傅东平;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王瑞涵;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徐贵林;西柏坡电厂基于技术进步的循环经济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艳萍;河西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隆连堂;技术进步、资源效率与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谷金花;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陈珊;可耗竭资源有限期限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9年

8 雷淑伶;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芳芳;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72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172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