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静态与动态效率——基于二位码行业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0 08:18

  本文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静态与动态效率——基于二位码行业数据的分析 出处:《经济管理》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装备制造业 随机前沿分析 技术创新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


【摘要】:本文以1997~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七个二位码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及Brummer等(2002)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等式,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详细考察。研究发现,样本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成本效率平均仅为0.32。在现有的资源投入下,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改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成本效率,可释放出巨大的创新生产力。在成本效率的三个分解因素中,规模效率最高,技术创新效率次之,配置效率最低,未来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效率改进应从上述三个方向共同努力。动态效率方面,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TFP水平持续上升,呈现出"先缓慢递增、后迅速递减、近年来又开始增加"的趋势,技术进步是装备制造业创新TFP增长的首要推动力,但是,这种推动力在不断减弱。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源误配与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2013M530417)
【分类号】:F426.4;F27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 技术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增长以 及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钱德勒,1999)。装 备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核心,其技术创新水平是 反映一国综合实力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规模已位 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装备制造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2 余泳泽;;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下的两阶段分析[J];经济科学;2009年04期

3 吴延兵;;R&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4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5 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牛泽东;张倩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7 王章豹;孙陈;;我国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8期

8 原毅军;耿殿贺;;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徐桂鹏;;政策诱致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以福州市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5 季永杰;徐晋涛;;环境政策与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以造纸企业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薛彩霞;姚顺波;郭亚军;李桦;;陕西省吴起县农户种植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何枫;赵大伟;付倩红;;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我国工业技术效率提升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10 阳立高;廖进中;杨沿平;;汽车产业R&D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兵;杨彬;刘薇;;基于DEA模型簇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实证研究——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汪曲;李燕萍;;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的实证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成刚;;我国高校成本效率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伟;;中国产业演进中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互动过程——四个发展阶段[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邓智团;;要素集聚技术进步与城市生产率——基于长三角16城市的实证分析(1978—2004年)[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高玮;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申祥;寡头竞争条件下的最优关税与研发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梁巧;合作社对农户生产效益和规模效率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7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晓伟;江西省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问题智能诊断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陆树丹;基于随机前沿面模型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汪振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潘新茂;台湾TFT-LCD龙头厂商的R&D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詹明君;基于面板数据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罗玲;东北三省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梅,李石柱,唐五湘;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评价[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刘佳;李宏林;张舒;;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理论和实证——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闫冰;冯根福;;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4 张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5 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6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7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8 陈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路径[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6期

9 魏芳;赵玉林;;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10 唐要家,唐春晖;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图说[J];微型机与应用;2007年08期

2 高秀艳;蒋存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问题分析[J];经济纵横;2007年22期

3 ;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J];装备制造;2007年02期

4 朱宏力;;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双重作用[J];装备制造;2007年03期

5 ;读者来信[J];装备制造;2007年03期

6 ;首届中国装备制造业金奖揭晓[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8年06期

7 ;声音[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08年06期

8 ;聚焦: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基地”[J];安家;2008年05期

9 王卉;张昌兵;;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6期

10 屠雯;;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海;邓希;;中国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视角[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蒋恩尧;吴传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挑战探讨[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4 刘琦;王英;毕然;;中国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形成机理的非对称博弈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5 杨哲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李海海;王丽桃;;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模式研究——以官产学研集聚的大城市为中心进行技术创新[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装备制造业六案例[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七集)[C];2007年

8 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毕然;王英;刘琦;;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形成机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10 胡静寅;姚莉;万永坤;;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玲;中国装备 亮剑争锋[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白天亮;中国装备到了走出去的时候[N];人民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媛;中国装备“踢”进了巴西[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赵玲玲 任腾飞;“高铁外交”能否助推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N];中国企业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苏琳;“做强中国装备制造业是我奋斗的目标”[N];经济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杨朝晖;中国装备走出去亟需建立战略联盟[N];科技日报;2006年

7 MEB 记者 路艳艳;中国装备制造业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N];机电商报;2012年

8 李杨;中国装备“走出去”带动出口升级[N];中国建材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吴力;中国装备重在以质取胜[N];国际商报;2014年

10 姜艺萍;装备智商测评:改变中国装备制造业实验[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晓云;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海生;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极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汤益群;中国装备制造业战略升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王辉;模块化体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吴传荣;入世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5 项日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6 靳菲菲;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水平实证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郑亮;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1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11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