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工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因子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工业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因子 出处:《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 空间分异 Moran指数 STIRPAT模型 西安市
【摘要】:采用西安市1997—2011年工业能耗数据和2010年各区县单位GDP能耗数据进行了碳排放量的估算,通过STIRPAT模型构建驱动因子分析模型。研究表明:(1)西安市1997—2011年各类碳排放量表现出总体上升的特征。(2)各区县碳排放量、碳排放产值、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Moran指数显示,西安市各区县碳排放量存在显著地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碳排放量较高的区县趋向于和碳排放量较高的区县集聚,碳排放量较低的区县趋向于和碳排放量较低的区县集聚。(3)STIRPA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碳排放量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对碳排放量增加具有决定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碳排放量增加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的低碳效应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10XJA790011)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西安城市空间增长下碳足迹时空变化与优化模拟研究”(GK201302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生态脆弱区能源开发生态效应测评与调控研究”(41371523)
【分类号】:X322;F427;F224
【正文快照】: 工业作为能源密集型产业之一,工业碳排放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在能源总消费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1995—2008年比重在70%左右。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状况决定了工业部门增长是碳排放压力的主要来源。国内外学者已对工业产业碳排放展开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鲁河;王绍巍;陈晓红;;基于GeoDA的哈大齐工业走廊GDP空间关联性[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2 刘定惠;杨永春;;甘肃省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12年03期
3 张丽峰;;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张乐勤;陈素平;王文琴;许信旺;;基于STIRPAT模型的安徽省池州市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因子测度[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9期
5 郭彩霞;邵超峰;鞠美庭;;天津市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核算及影响因素分解[J];环境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6 贾君君;张艳芳;;陕西产业碳排放与结构高级化的低碳效应[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海鲲;张荣荣;毕军;;中国城市碳排放核算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8 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9 孙建卫;赵荣钦;黄贤金;陈志刚;;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8期
10 刘竹;耿涌;薛冰;郗凤明;焦江波;;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J];资源科学;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郑汴都市区产业CO_2排放演变机理及脱钩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2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3 张小平;方婷;;甘肃省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2年03期
4 邵锋祥;屈小娥;席瑶;;陕西省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影响因素——基于1978-2008年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5 王怡;;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碳排放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6 龙开胜;赵亚莉;张鸿辉;陈利根;卢方方;顾媛媛;;中国生态地租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8期
7 王迪;聂锐;;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8 吉木色;郭秀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减排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S1期
9 宋长鸣;李崇光;向玉林;;基于通径分析的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10 白卫国;庄贵阳;朱守先;;地方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调研与政策建议[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宏武;兰梓睿;;天津低碳消费模式发展的路径选择[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2 张俊峰;程龙;董捷;;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因素分解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胡剑波;安丹;周葵;;开放经济下中国产业部门及其CO_2排放的关联度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研究[A];数量经济学视野下经济管理与贵州发展研究[C];2013年
4 陈操操;刘春兰;汪浩;陈龙;王海华;关婧;李铮;;京津冀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差异的空间关联度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5 赵翠薇;邵维懿;;贵州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A];2013年西部十三省区市土地学会学术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C];2013年
6 李志学;路茵;徐程程;;中国碳排放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武俊奎;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国澎;级联H桥整流及其直流侧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刘定惠;中国西部大城市过剩通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姜晓川;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许士春;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王文超;中国省区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向其凤;中国碳排放总量产业间分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盛;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其空间分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徐庭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余洋;基于碳减排的广东省土地利用调控对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景冬冬;国际碳减排背景下我国碳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5 杨玉含;2000-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超;山东省CO_2净排放时空差异及低碳路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郁e⒗,
本文编号:1328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2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