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同步问题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7-12-25 00:15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同步问题研究综述 出处:《商业时代》2014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工业化 产业发展 协调同步


【摘要】: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同步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体现出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协调同步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存在不协调的一面,其相互作用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总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四化"协调同步发展。文章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发展协调同步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
【分类号】:F299.2;F424;F121.3
【正文快照】: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支撑我国未来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产业的充分发展,产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又会反过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共“十八大”报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国外城镇化模式及其得失(一)——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的城镇化[J];城乡建设;2005年05期

2 姜爱林;;近年来中国城镇化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J];高校社科信息;2002年02期

3 张贡生;中国特色城镇化——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行伟;;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12期

2 朱峰;;由供求关系浅谈中国楼市[J];消费导刊;2008年22期

3 王晓南;;我国政府主导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及对策[J];福州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4 刘佳;;启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4年17期

5 张灿;盖国凤;;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地产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03期

6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城市功能优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周民良;;县域城镇化与科技进步关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谭宗宪;;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农本”原则[J];河北学刊;2006年01期

9 项继权;;城镇化的“中国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汪芳;;新疆兵团特色城镇化建设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刍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树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镇品牌价值链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周文;“四化同步”推进中的县级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梅顺达;发达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14年

4 魏燕;新疆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5 路铁军;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荣跃;在征地拆迁中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讨[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刘涛;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城市化道路选择[D];云南大学;2011年

4 袁婷婷;临沂市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谭云俊;甘肃城镇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郑洪学;中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曾卫;城镇房屋拆迁补偿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8 罗剑伟;衡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范军平;许昌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郑文;城镇化与环城游憩带互动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胡国良;张丽;;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关联发展综合评价——以新疆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3 姜涛;南永新;;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的培育[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4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王运奇;;论新疆主导产业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6 马智利;王宁;;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维国,于洪平;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度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8期

8 何静;产业簇群的发展与城镇化互动初探[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9 马建堂;增速回落 结构调整 宏观政策[J];财贸经济;2000年06期

10 于刃刚,李玉红;产业融合对产业组织政策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铁臻;[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张润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3 钱陈;转型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建军;分工和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7 张竟竟;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贾宝军;边缘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马晓国;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张蕊;基于城乡统筹的我国投资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飞;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定量分析[D];河北大学;2006年

2 李国彦;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王林;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联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朱晓燕;推进陕西航空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闵鹏;基于动力机制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昭奎;;“日本制造”的经验[J];招商周刊;2004年28期

2 郭万达;;不同时代的世界工厂[J];决策与信息;2003年03期

3 ;中国企业需把握“自工业时代”机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3年04期

4 张春喜 ,史晓光;新型生产方式对企业的要求[J];宁夏科技;2002年04期

5 陈发春;;上海将普及工业化全装修[J];科技经济市场;2003年06期

6 马龙;;论学习工业化与发展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2011年04期

7 周宏仁;信息化怎样带动工业化[J];计算机周刊;2001年49期

8 高新民;信息化如何带动工业化?[J];电力信息化;2003年02期

9 苏晓红;新型工业化道路: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的互动与融合[J];中州学刊;2004年03期

10 林左鸣;;自工业化时代的制造业[J];现代国企研究;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潘强;;浅谈信息的传播与利用[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2 肖文海;;西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南军;保险业应超越而不是尾随工业化[N];中国保险报;2008年

2 ;群贤毕至满腹经纶纵论新型工业化 少长咸集各怀高招谋求可持续发展[N];中国工业报;2003年

3 兰州市委党校科学文化教研部 周旭明;“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兰州转型跨越必由之路[N];兰州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何显春;黔茶迈向工业化时代[N];经济信息时报;2013年

5 见习记者 李文解 本报记者 唐红阳;谭跃湘:从打造集群推进新型工业化[N];湖南经济报;2006年

6 周宏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高新民;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党组书记 林左鸣;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进自工业化时代[N];中国航空报;2013年

9 冯昭奎;工业化时代“日本制造”的经验[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10 记者 张正伟;传统食品工业化:安全与创新是保障[N];宁波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燕;信息化带动新疆工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2 任洪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0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30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