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ISM的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管理现代化》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15个影响煤炭技术创新的因素,采用ISM建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并结合MICMAC分析法对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即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影响因素是煤炭技术创新的管控重点,并要发挥研发资金、企业家精神对其他微观影响因素的推动作用。
[Abstract]:I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15 factors influencing co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using ISM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model of the factors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MICMAC analysis method to class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amely the macro factors and micro factor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 factors are the key points of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o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we need to play the role of R & D funds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promoting other micro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96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3YJC630157)
【分类号】:F273.1;F426.21
【正文快照】: 煤炭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2011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而石油、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为20亿吨、3.1万亿立方米。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近期我国煤炭市场受到煤炭产能集中释放、进口煤炭冲击、水电挤压等因素影响,煤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培,刘勤年;浅谈企业技术与产品创新[J];江苏煤炭;1999年01期
2 龚晓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软件产业化[J];软件世界;1999年10期
3 刘祖容;;我国中小建筑企业面向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3期
4 张俊龙;郭春花;;铜陵华源 技术革新 力量无穷[J];纺织服装周刊;2008年48期
5 董中保;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1994年06期
6 许晖;略论技术创新在我国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陈威;论技术创新中的产学合作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5期
8 田小群;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振兴壮大民族啤酒工业[J];酿酒科技;1998年06期
9 戴玉琪;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赴法国技术创新管理学习的体会[J];山东纺织科技;1998年03期
10 缪沾,资灿荣,朱贻平;加强技术创新 推动科技进步[J];中国建材;199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抓好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进步[A];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交流材料汇编[C];2004年
2 潘新;;烟草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路及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王贵成;翟子陆;;西部矿业应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走生态矿业之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实现产品升级换代[A];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二十年资料汇编[C];2001年
5 王坚;;简论烟草企业技术创新[A];云南省烟草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郭文秋;李景慧;;浅谈新形势下的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策略[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张磊;李奉国;王鑫;;技术创新与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8 杨岳民;;创新奋进 促进企业发展[A];纪念《金属制品》创刊40周年暨2012年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广耀;郭彦君;;浅析建筑业面临危机技术创新滞后[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10 何学锋;;靠技术创新,建钢铁强国[A];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趁义;关于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思考[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
2 一梅;中星微:破译技术创新密码[N];国际商报;2006年
3 张秀娟;中冶京唐技术创新和开发水平快速提高[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陶琳 龚道学 唐孝亮;用梦想点燃创新激情[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安吉;三星Anycall:以技术创新做后盾的时尚完美主义[N];科技日报;2007年
6 蒋宏;鑫城化纤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市场[N];中国纺织报;2008年
7 陈慕鸿;海信:技术创新、结构优化保证逆势增长[N];证券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成吉昌 通讯员 刘芹;太兴隆跨越式发展的秘诀:着眼产品与技术创新[N];中国工业报;2005年
9 记者 刘坚 王义伟;厦华反思技术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田梦;中科红旗:开源的野心[N];计算机世界;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史自力;美、日、欧、中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胡望明;大型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孙韬;东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素璋;基于组织与知识双重平衡的中药制药业技术创新组合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孙启萌;我国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赵红梅;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李晓彦;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胡承波;中国航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吕绚丽;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才明;石材工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2 王楠;我国医药生物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何云峰;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李成良;论技术创新与我国钢铁工业的真正腾飞[D];吉林大学;2005年
5 赵鸿;基于技术联盟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管曦;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7 牛书强;价值工程在电子信息产品技术创新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8 吴新春;武钢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任志鹏;中国工业部门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黎静;武汉钢铁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40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40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