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
本文关键词: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制造业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它兼具消耗资源、改变环境的双重特征。文章通过分析明确提出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资源(以市场和能源为主)及环境约束现状,同时指出中国制造业能够在困境中前行,并继续发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关键是须选择好科学合理的路径:低碳化、服务化及全球化。
[Abstract]: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China to build an innovative country, but it has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ing resources and chang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Chinese backbone of economic growth, analyzes the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China to market 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move forward in the predicament, and continue to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but the key is to choose a goo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ath: low carbonization, service and global.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国际经贸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基于资源承载能力的中国制造业适度发展研究”(编号:SK2013009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30920130121023)
【分类号】:F424;F124.5
【正文快照】: 制造业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美国研究机构HIS测算,2010年世界制造业近十万亿美元的总产出中,中国占19.8%,首次高于美国(19.4%)跃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且是世界上制造业高、中、低端产业链条相对较完善的少数国家之一,但在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孟祺;;德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03期
2 杨浩昌;李廉水;刘军;;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行业差异——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投影法综合评价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2期
3 ;雾霾下的工业沉思[J];装备制造;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志雄;蒙菊花;;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妍妍;产品空间结构演化与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德才;宋平;李长顺;;中国制造业低碳发展现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2 宋伟轩;;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化发展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1期
3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4 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5 陈浩;付皓;;低碳经济的特性、本质及发展路径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高峰;廖小平;;低碳发展能力及其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系统工程;2013年06期
7 吕学都;王艳;孙佶;马秀琴;;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低碳世界;2013年02期
8 巢惟忐;孙宁;米卫红;段项锁;王芳;;长三角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基于DSR模型的评价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9 许璇;邢来顺;;联邦德国产业结构转型与中间阶层的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李士梅;张倩;;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J];江汉论坛;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勤;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J];科学中国人;2002年10期
2 ;推销产品就是推销服务,反之亦然[J];中国科技信息;1991年07期
3 朱志砺;联想病去如抽丝[J];科技智囊;2004年06期
4 张峰;;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数据库资源服务化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年11期
5 增田yP司;王沛芳;;产业社会的未来蓝图[J];世界科学;1984年05期
6 杨才君;高杰;孙林岩;;产品服务系统的分类及演化——陕鼓的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2期
7 巴图;;从“硬件时代”向“软件时代”的发展 先进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J];科学管理研究;1984年04期
8 齐志红;;科技工作者建议[J];科技导报;2007年17期
9 姜峰;范玉顺;;服务环境下基于数据约束的遗留系统形式化封装[J];高技术通讯;2008年10期
10 金利霞;李郇;刘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顺德产业升级路径和高端化策略分析[J];热带地理;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昌;;论资本主义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曹厚昌;;论首都经济服务化[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3 黄丽娜;;新教育:不能简单服务化——班主任工作挑战[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秀伟;何克清;王健;刘建晓;陈然;;基于RGPS元模型框架的遗留软件服务化研究[A];CCF NCSC 2011——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冰;江平宇;魏生民;;e-制造环境下的服务资源描述与匹配技术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三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越;;装备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的探索[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胥军;;装备行业的制造服务业发展现状与策略[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8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唐京利;;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结构[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国华;;现代物流运营与控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欣哲;车市营销:服务化概念应运而生[N];宁波日报;2007年
2 于大为;范秀成:制造业服务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靳登高 左海霞 马娟;服务化透明化人性化[N];检察日报;2003年
4 周明;VC口味转向“传统化服务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蒋孝辉;便民措施惠及民众[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7年
6 马元月;营销:服务化概念应运而生[N];北京商报;2006年
7 马元月;汽车营销:“服务化”概念应运而生[N];西部时报;2006年
8 李现文 侯玉祥 张现勇;服务化管理 产业化经营[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付后勇 ;管理服务化服务规范化[N];人民公安报;2005年
10 戴志强;制造业:服务化当避免产业失衡[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孔令军;云制造环境下的设计资源服务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吴泽彬;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林光平;基于结构与价值关系的制造服务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琦峰;面向服务的车间制造系统运行模式及支持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刘兵;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碧云;广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2 朱文娟;制造商—客户关系对制造商服务化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
3 左U,
本文编号:1342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42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