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试述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与繁荣

发布时间:2018-01-07 02:40

  本文关键词:试述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的发展与繁荣 出处:《中国农史》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唐宋时期 皖江地区 纺织业 发展与繁荣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发展与繁荣情况,得出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纺织业的特点为产地分布广、产量多和技术水平高。其发展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具有悠久的纺织传统、人口的增长与土地的开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和地方官员的积极作为等。文章以期使读者充分了解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认识到皖江地区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Southern Anhui area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and conclude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Anhui area in the period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re wide , the output is much and the technical level is high . The reasons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 long history of textile ,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eclamation of the land , and the active role of the local officials . The article aims to make the readers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Anhui area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and realize the role of the Anhui region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riod .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项目(项目编号:J50405)
【分类号】:F426.81;F429;K24
【正文快照】: 关于古代安徽地区的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很早就有学者关注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吴健、苏伦安两位先生先后探讨安徽省的蚕业过去和现在发展概况。1进入21世纪,古代安徽地区的纺织业发展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增多。2皖江地区作为安徽的主要经济发展区域,唐宋时期纺织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崇旺;明清时期江淮地方官的桑棉情结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郑学檬;陈衍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若干问题探讨[J];农业考古;1991年03期

3 何剑明;南唐时期安徽区域经济发展论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吴海涛;;试述古代淮北地区纺织业的盛衰变迁[J];中国农史;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科,段华洽,王辉;安徽人才战略与人文环境建设[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丁雨晴;庄华峰;;略论传统社会保障中的以工代赈——以宋代长江下游圩区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汪慧玲;;建立和完善安徽省投融资体系的对策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谈家胜;方向明;;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5 张宪华;;唐末五代徽州的北方移民与经济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梁诸英;;重商求利:皖江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近代嬗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7 谈家胜;俞发明;;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的兴建及其成因初探[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谈家胜;汪志国;;近代以来安徽池州圩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析[J];古今农业;2007年04期

9 陈雷;;皖北镇守使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胡晓;;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和特点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显宝;;皖南巫风古傩与仪式的象征意义[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寂沫;论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朴天伸;8至9世纪“在唐新罗人”在黄海海上的交易活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保安;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源流汇考[D];山西大学;2009年

8 王春芳;稻米流通与近代安徽地方社会(1877-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恩虎;明清时期巢湖流域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穆键;《皖政辑要》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丽娟;从《全唐诗》中看唐代桑蚕丝绸业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鑫;近代安徽农业种植结构变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林冰冰;唐代淮南道社会经济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刘跃辉;南唐后主李煜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马婷婷;水上“唐诗之路”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曾文杰;唐诗中的劳动妇女形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朱少山;北宋皖南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苗倩倩;唐代进奉现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玲;唐宋时期柑橘经济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敬宇;清代安徽集镇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旺;明清时期江淮地方官的桑棉情结及其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夏鼐;;我国古代蚕、桑、}r、绸的历史[J];考古;1972年02期

3 袁英光 ,李晓路;唐代财政重心的南移与两税法的产生[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4 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03期

5 郑学檬;;唐五代太湖地区经济试探[J];学术月刊;1983年02期

6 苏伦安;安徽过去的蚕业[J];中国农史;1984年01期

7 漆侠;;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01期

8 程民生;宋代北方经济及其地位新探[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03期

9 陶绪;论宋代私营丝织业的生产形态及地理分布[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0年02期

10 王朝中;唐代安史乱后漕粮年运量骤降原因初探[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郑学檬;;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晓华;皖江开发开放应着重把握四个方面[J];安徽决策咨询;2002年08期

2 杨伟民;皖江要加速城市化、发展服务业[J];安徽决策咨询;2002年08期

3 夏仕应;期待皖江之崛起[J];安徽决策咨询;2003年08期

4 章尚正;刘璐;;以皖江文化引领皖江旅游带的崛起[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运宝;;为什么是皖江?[J];决策;2009年06期

6 徐浩程;;承接产业转移的皖江样板[J];决策;2009年06期

7 余飞;王运宝;;示范区下的皖江变局[J];决策;2009年06期

8 梁诸英;吕君丽;;近代皖江地区农业的变迁[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9 张绪;;清代皖江流域市场的发展概况、特点及原因分析[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10 李红;;北京专家纵论皖江示范区政策[J];决策;201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敏林;;记皖江联立中学[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盛昌树;;皖江肉鸭产业化发展思路初探[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科卷)[C];2005年

3 李晓帆;;皖江劲旅 青史垂名 铁军精神 后代传承——记七师分会《皖江行》[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4 孙都光;;“东向发展”的助推器——浅析在融入长三角中加快构建皖江产业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蔡博文;;难忘尖山反扫荡战斗[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6 金星沐;;皖中军民粉碎日伪军清乡扫荡[A];老兵话当年(第二十一辑)[C];2013年

7 周新武;;回忆皖江解放区统战工作中的若干情况[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陈友生;黄仰进;;创建“安徽长江渡运安全工程”之思考[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01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专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洁;皖江旅游合作的模式选择[N];安徽日报;2005年

2 汪富贵;加快皖江开发开放[N];安庆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刘勇;皖江经济热引来海轮频访[N];中国水运报;2006年

4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葛如江 程士华;皖江凭什么慷国家之慨[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5 张驿 肖明;皖江电力为安徽崛起助力[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燕薇;长江中下游的菜篮子——“皖江”[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7 刘泉;皖江蔬菜大市场龙头和龙身接上了[N];农民日报;2001年

8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孔令刚;构筑支撑安徽崛起的皖江产业带[N];中国信息报;2005年

9 记者 冯珉;银企联姻共享“皖江机遇”[N];安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冯珉;开行青睐皖江示范区[N];安徽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黎剑飞;民国时期皖江流域的工商业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董首玉;航运近代化与皖江地区的开发(1877-1937)[D];安徽大学;2012年

3 秦晨;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有效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4 房利敏;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5 陈金勇;芜湖开埠与近代皖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变迁(1876-1937年)[D];苏州大学;2005年

6 李德孝;皖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海群;芜湖开埠与皖江地区手工业研究(1877-1937)[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阳;唐代皖江流域经济地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李俊峰;皖江城镇带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亮;皖江流域城市结构、功能及其早期转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90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390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