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中的收入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散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中的收入效应研究 出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分散型可再生能源 技术扩散 收入效应 元胞自动机
【摘要】:阻碍分散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是其较高的采用成本,而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增加,对这种新能源技术的采用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基于元胞自动机技术,考虑到绝对收入水平和相对收入水平对居民采用行为的影响机制,将元胞划分为潜在者、等待者和采用者三种状态并定义了相互间的转化概率,建立了收入影响下的分散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模型.通过与太阳能热水器扩散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仿真分析表明,相对收入系数与等待元胞转化概率成反比,与采用元胞转化概率成正比,潜在者相对收入系数变动的边际贡献小于等待者;此外,研究还发现采用示范效应和收入敏感度是在特定收入范围内而非收入最大值区域是最优的,初始采用元胞收入水平高低对扩散进程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些结论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和企业市场营销决策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hinders the diffusion of decentralize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is its high adoption cost, which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 Based on the cellular automata technolog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absolute income level and relative income level on residents' adoption behavior, the cell is classified as potential. There are three states of the waiting and the adopter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them is defined. The diffusion model of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com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model is prov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diffusion data of solar water heater,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reasonable. The relative income coefficien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probability of waiting cell transformation and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probability of adopting cell transformation.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the change of relative income coefficient of the potential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waiting party. In addition,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use of demonstration effects and income sensitivity is within a specific income range rather than the maximum income region is optimal. The initial adoption of the cellular income level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iffusion process. These conclusions have positi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ing decisions of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03097,713732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3W08)
【分类号】:F426.2
【正文快照】: i引言分散型可再生能源技术是指建在用户端的小型能源供应方式,包括小型风力发电机、户用光伏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和生物气化设施等.因其安装灵活、使用简便和高效清洁等优点,成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活能源改造升级的重要选项,具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但相比农村低廉易得的秸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廷;高宝俊;宣慧玉;;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创新扩散模型综述[J];系统工程;2006年12期
2 陈锟;;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对创新扩散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3 聂冲;贾生华;;离散选择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演进评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4 张廷;宣慧玉;高宝俊;;寡头垄断市场广告投放效果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系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论创新——兼论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旷浩源;应若平;;社会网络中的技术支持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孙强;张三元;张俊国;杨春刚;严永峰;;中国绿色食品的特色及其开发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4 张莹;万岩;;影响消费者使用手机电视的因素分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吴先浪;国际化城市建设与青少年素质现代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周宾;;影响无线互联网使用因素的实证分析[J];今传媒;2011年07期
7 翟杰全;;技术传播:概念、渠道和企业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高俊宽;;国内网络中文读书频道解析[J];图书与情报;2009年02期
9 赵昶;;产业销售起飞研究——以绿色农业产业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10 马凌;丁琳;;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手机杂志发展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丽献;李兆友;;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基本内涵及行为表现[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刘勇;王高;;离散选择模型在零售研究中的应用——基于MNL、MNP和MixedLogit的比较[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虎;;标准、赛事、整合——2006中国手机电视发展关键词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王晋;;面对人肉搜索——倡导合理适度 拒绝暴力侵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姜国辉;李耿贤;王宛如;;由知识管理概念推动产业创新与示范性——以台湾为例[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徐超;杨扬;周宗放;;元胞自动机在集团中信用风险传递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7 闫宏秀;;技术物传播:价值选择的视角[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亮;;模仿——西部欠发达地区媒介发展的有效战略[A];首届中国传媒经济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志强;潘晓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创新扩散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古唯卫;徐邓耀;;四川丘陵地区耕地抛荒驱动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采纳—实施—评价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卫东;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滕海峰;欠发达地区土地要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赵立秋;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丽;“转基因水稻”事件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X;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恭美;影响用户接受短信广告的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尹瑞平;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题公园广告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黎莉;信息屏障与农村社会稳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雪梦;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侯艳;观念与偏好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荣斌;我国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投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玉洁;我国建筑节能服务扩散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洪程楚;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选择行为与住房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艾兴政,唐小我;广告媒介下两种产品竞争与扩散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2 刘广义,宋卫国,于彦飞;异质森林火灾模型及火灾扑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火灾科学;2004年02期
3 廖志高,徐玖平;技术创新横向扩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2期
4 陈荣,顾斌,李绍铭,余亮;元胞自动机在经验型连带外部效应市场模拟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5 方亮;龚晓光;肖人彬;;技术创新扩散的元胞自动机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年02期
6 肖海林,邓敏艺,孔令江,刘慕仁;元胞自动机舆论模型中人员移动对传播的影响[J];系统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7 龚晓光,黎志成;基于多智能体仿真的新产品市场扩散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12期
8 赵新刚;闫耀民;郭树东;;企业产品创新的扩散与采纳者的行为决策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治国;胡化凯;张逢;;建国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2 孙海燕;“十一五”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 加大技术研发 强调自主创新[J];建设科技;2005年12期
3 刘丽萍;记者行动初见成效,可再生能源渐成媒体关注热点[J];太阳能;2005年01期
4 顾琼;《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助力中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第二届亚洲可再生能源展迅速升温[J];太阳能;2005年02期
5 ;中国—西班牙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08期
6 王璇;可再生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J];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11期
7 ;发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将实施[J];东北电力技术;2005年10期
8 周凤起;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5年04期
9 ;2005北京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在京召开[J];中国能源;2005年11期
10 张国宝;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实施意见[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2009年
3 方炎;;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燕;汪贤强;;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初探[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韩立红;;河北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思考[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6 李沛;何文晶;杨慧;;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侠;徐壮;苏道年;鲁玲;张则振;;山东省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思路与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关于2011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报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1]38号)[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9 ;十堰市住建委关于印发《十堰市“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发展规划》的通知[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10 ;宜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四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新华;法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N];中国煤炭报;2004年
2 钟欣;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历史新高[N];中国贸易报;2005年
3 林琳;气象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大有作为[N];中国气象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丁 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存瓶颈[N];中国质量报;2005年
5 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冯之竣;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N];光明日报;2005年
6 毛 磊;美国可再生能源消耗锐减[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王一娟 李敏;可再生能源产业全球升温[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刘向 郑汉根;我国将为可再生能源开发立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于杉;可再生能源再度看好[N];经济参考报;2004年
10 记者:杨骏;高油价给可再生能源积聚优势[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宝卿;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曹卫兵;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评价与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新宇;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6 陈军;中国非可再生能源战略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7 黄s,
本文编号:1423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2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