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碳排放效应——基于面板协整估计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碳排放效应——基于面板协整估计的实证研究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动态综合测度2001~2011年中国28个制造业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协整方程估计方法验证制造业集聚的适度规模以及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较高环境规制强度有助于制造业以更少的碳排放总量实现更高的集聚规模;中高环境规制强度制造业集聚与碳排放总量呈倒U型关系;低环境规制强度制造业集聚与碳排放总量之间更容易呈U型关系。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政府有必要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并针对不同污染类型的制造业采用差别化的环境规制工具,通过规制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发挥制造业集聚的减排效应。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dynamic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index of 28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1. The moderate scale of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and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it are verified by panel cointegration equation estim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tensity can help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achieve a higher concentration scale with less carbon emiss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and total carbon emission is inversely U-shap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rove th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llution type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are adopted, and the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agglomeration is effectively brought into play through the coordination of regulatory policies.
【作者单位】: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南京审计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经济战略下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1AJY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3YJCZH179)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能源替代及产业转移对我国电力需求影响研究”(XM2013020032785)
【分类号】:F424;F121.3;F205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我国“世界工厂”地位所产生的主要负面结果是碳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传统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有效发挥受到来自碳减排约束的巨大压力,因此通过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节能减排目标,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洪焦;孙林岩;吴安波;;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2 李玲;陶锋;;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麦茵华;缪立新;李春海;;公路运输企业绿色度的综合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张运凯,王方伟,戴敬书,黄文艳,陈艳红;基于模糊聚类和信息熵的综合评价算法[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梁莱歆,王正兵;“拉开档次”综合评价法于企业R&D绩效评价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曾光;李菲;;武汉城市圈制造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5 张虹;王道平;张泽麟;周超;;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R&D国际化评估——基于在华外资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6 郭亚军;张士昌;;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矿山安全的评价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易平涛;张丹宁;郭亚军;高立群;;动态综合评价中的无量纲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黄玮强;姚爽;郭亚军;;不完全指标偏好信息下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伍世代;李婷婷;;海西城市群工业空间格局与演化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10 管志伟;吴凌飞;唐根年;;长三角制造业集聚态势及集聚效率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娜;刘萌;姜农娟;;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度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缪胜光;陈国宏;李美娟;;基于云理论的福建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梁莱歆;王正兵;;基于生物高科技企业R&D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链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刘微微;石春生;赵圣斌;;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刘微微;石春生;李靖;;基于双激励控制线的变化速度动态综合评价[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辛玉颉;;金融危机下畅通山东省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对策及优化模型[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8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9 姚树洁;韦开蕾;;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10 潘圆圆;唐健;;环境管制差异与中国高污染产业的出口: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肖人毅;面向过程的科研项目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孙兵;物流领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刘微微;国防工业高校科研能力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徐晓丹;东北三省制造业集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爽;不完全信息下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宾;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蔡建刚;基于价格上限的我国输配电价格规制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焕娟;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苏长海;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卖方信用集成评价模型研究及其软件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小霞;我国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丛丛;煤炭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7 王振;基于交通仿真的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组织方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罗勇;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吴翮;产业结构、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钟志科;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本铁,郭亚军;具有“三维”特征的综合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郭亚军;动态综合评价的二次加权法[J];东北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3 黄赜琳;王敬云;;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4 傅京燕;李丽莎;;环境规制、要素禀赋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5 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6 杨洪焦;孙林岩;高杰;;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演进态势及其特征分析——基于1988~2005年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7 梁琦;中国工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兼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3年09期
8 王坚强;动态多指标系统增长决策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9年07期
9 樊友平,陈静宇;公司战略联盟选择的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8期
10 王应明;序时多指标理想点决策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199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鸣;;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规制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4期
2 张晓明;;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规制问题——以辽宁省大石桥市为例[J];消费导刊;2006年12期
3 郭庆;;中小企业环境规制的困境与对策[J];东岳论丛;2007年02期
4 刘研华;王宏志;孟野;;影响环境规制效率的企业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7年20期
5 郭庆;;治污能力制约下的中小企业环境规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赵红;;环境规制对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7 肖宏;;企业自愿环境规制及其激励机制[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05期
8 李旭颖;;企业创新与环境规制互动影响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6期
9 郝海波;;环境规制是否会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关于波特假说的新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赵红;;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影响——对国外三种观点的理论综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奥野利文;;日本の环境规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3 李小平;卢现祥;陶小琴;;环境规制影响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利润水平吗?[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4 姚圣;;政治关联缓冲、环境规制软约束与环境会计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叶祥松;;不同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9-2008年的实证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岭;;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和环境污染治理——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曾文慧;;流域越界污染规制:对中国跨省水污染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8 肖鹏;胡许萍;;环境规制差异对我国跨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海尔的探索性案例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案例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叶元煦;汪涛;韩威;;大国区域间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鹏;高妍伶俐;;环境规制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部门的数据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王家庭 孙哲;环境规制如何推动区域创新?[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张Z,
本文编号:1437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3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