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知识与技术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基于工业革命时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对比

发布时间:2018-01-22 21:09

  本文关键词: 知识技术耦合 工业革命时期 知识经济时代 系统动力学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业革命早期,知识基础薄弱,个体间以技术为转移主体、以知识为转移基础。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知识创新的发展,知识与技术逐渐成为主体,由优势组织向非优势组织转移。由不同社会基础所形成的知识与技术耦合的规律不同。通过研究知识与技术耦合的影响因素,对比工业革命时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及耦合情况,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与灵敏度分析。研究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校企沟通协作水平对提高知识与技术耦合度具有显著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应从高校技术和企业知识利用率的角度提高耦合度,同时兼顾校企沟通合作。最后,提出有利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
[Abstract]: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knowledge base was weak, and the technology was the subject of transfer between individuals. In the latter stag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gradually became the main body. The law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upling formed by different social foundation is differen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upling are studied by study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upling. By comparing the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upling betwee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system dynamics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simul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model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Vensim PLE software.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period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leve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upling degree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utiliz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and enterprise knowledge, a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benefi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3028)
【分类号】:F424;F273.1
【正文快照】: 0引言在技术创新频率加快的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开发风险加大,单个企业难以获得高技术产品开发要求的所有资源。当企业已有的知识资源不能满足企业知识需求时,知识缺口产生。通过与知识载体合作,企业能够获得新知识、创造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1]。在科研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高校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Biological coupling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rule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2009年10期

2 任露泉;梁云虹;;生物耦合功能特性及其实现模式[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3期

3 李文博;;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深层耦合机理及其复杂性涌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5期

4 吴新文;揭建群;赵军;;基于信息功能和商品功能的知识存量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4期

5 王秀红;刘源;;主体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5期

6 潘黎;刘元芳;;基于知识布局的高校分类的理论构建[J];科学学研究;2009年03期

7 韩峗;高长元;;高技术企业知识缺口弥补流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9期

8 封凯栋;;发展转型与自主创新:基于工业革命历史经验的讨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峗;宋扬;;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专业团队知识学习的多重SECI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芷欣;;隐性知识转化模型及转化障碍研究综述[J];甘肃科技;2013年07期

3 胡威;蓝志勇;杨永平;;西部地区基层公务员学习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年04期

4 任丽丽;;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实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接收方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5 李承宏;罗培元;吴玉洁;;基于耦合模型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运行系统的理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0期

6 王智宁;王念新;吴金南;;知识共享商业价值研究综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伟;曹国忠;檀润华;魏赛娜;;多生物效应的编码方法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4年01期

8 宋雅静;王发明;侯金燕;;组织学习与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探究——基于文化嵌入性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赵慧群;李慧君;;团队学习的概念、模型与测量:基于三个视角的综述[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李国昊;陈超;罗建强;;基于演化博弈的制造业服务化知识缺口补救模型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绍棠;;两岸产业标准合作信心的建立——以两岸LED产业标准合作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赵惠;张鸿萍;;团队创造力影响因素研究进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3 王s,

本文编号:1455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455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