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及其收敛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6 02:29

  本文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法 收敛性 研发效率 大中型工业企业 出处:《工业工程》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2006~2011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效率进行了动态测度,并运用Barro的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对东中西三大地带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效率大幅提升,且是依靠"追赶效应"和"移动效应"双轮驱动,其中中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慢。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存在收敛现象,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性现象显著,且东部地区局部收敛速度最快,但中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现象不明显。提出了要抓住当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收敛的良机,综合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快速提升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异。
[Abstract]:The efficiency of R & D activitie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30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s measured by Malmquist index method from 2006 to 2011. By using the economic convergence analysis framework of Barro, the convergence of R & D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three major zones of East, West and West is demonstr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iciency of R & D activitie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it relies on the "catch-up effect" and "mobility effect", in which the R & D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central provinces has the fastest growth, while the eastern region is in the midd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convergent. The convergence of R & D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rovinces is obvious, and the local convergence rate is the fastest in the eastern region. However, the convergence of R & D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not obviou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opportunity of convergence of R & D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should be grasped and the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mean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used. Rapidly improve the R & D efficiency of large and medium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narrow the differences with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与社会科学西部和边疆地区资助项目(10XJC790001)
【分类号】:F4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立群;邓路;;企业所有权性质与研发效率——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高技术产业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4期

2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3 郭军华;倪明;;基于非参数HMB指数法的区域创新效率变动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4 吴文清;赵黎明;;中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动态效率评价[J];工业工程;2012年06期

5 张改清;;河北省各地区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评价[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7 王岭;熊艳;;研发效率的省际差异性——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3期

8 刘和东;;中国区域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年04期

9 姚晓芳;李晓敏;龙丹;;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现状及效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04期

10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5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赵惠芳;赵肖杭;闫安;;我国专利制度运行的创新绩效评价[J];图书与情报;2010年01期

9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庞瑞芝;李鹏;;中国各地区工业创新效率:模式、制约与对策——基于创新生产过程效率的新视角[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海波;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令狐克波;企业创新网络配置模式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华金秋;李丽;;北京、广东、上海软件产业比较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孙川;;基于SS的区域软件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倩肖;冯根福;;我国地区间用于科技发展的研发绩效评估与比较[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5 毕秀晶;汪明峰;宁越敏;;软件产业发展的经济地理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6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田泽永;;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率变动的实证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7 金碚;世界分工体系中的中国制造业[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5期

8 郭晓曦;研发与市场结构:基于成本视角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9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10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贺丰;;从研发效率视角对我国宏观科研管理的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2 刘志迎;毕丽博;;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地区收敛性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2期

3 刘志迎;毕丽博;;我国高技术产业资本生产率地区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5期

4 谢伟;胡玮;夏绍模;;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3期

5 董晓辉;原毅军;;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6 胡艳君;;长三角地区经济差异的收敛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年05期

7 李宏博;徐晨;彭创新;;甘肃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行业比较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方法[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2期

8 梁平;梁彭勇;黄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变化——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李雪冬;;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收敛性分析[J];江苏商论;2009年09期

10 余泳泽;武鹏;;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颖;;城乡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萍;姜爱芹;霍学喜;;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中国绿茶生产率变化及收敛性分析[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张维存;李清泉;;关于单变量自校正控制系统的一个稳定性收敛性判据[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4 李政;;一类二阶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收敛性[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路林吉;邵世煌;;一种可用于非线性动态延迟控制系统的闭环比例型一阶给定超前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6 路林吉;邵世煌;;一种可用于非线性动态延迟控制系统的开环比例型一阶给定超前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宋苏;王普;;一种鲁棒参数估计算法的有界及收敛性分析[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8 田森平;谢胜利;;一种新的带有遗忘因子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9 宋庆伟;寇纪凇;李敏强;;遗传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锐;王丽珍;;月骨模型在10种智能级别下自划分网格后受力所产生最大位移量之收敛性[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和成;非线性双层规划问题的遗传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罗美菊;求解随机变分不等式问题的(拟)蒙特卡罗方法及其收敛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高夫征;抛物型方程组的数值方法和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陈景华;空间和时间分数阶偏微分方程[D];厦门大学;2007年

5 朱刚;元胞蚂蚁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07年

6 唐贤伦;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唐贤伦;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理论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7年

8 沈淑君;分数阶对流—扩散方程的基本解和数值方法[D];厦门大学;2008年

9 李新利;一类非线性多变量系统的神经网络在线解耦控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10 常洛;抛物方程的区域分解并行算法[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大可;迭代学习控制理论的算法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07年

2 刘立东;改进蚁群优化算法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黄增健;陕西省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及收敛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时玉敏;两点边值问题高阶格式的交替分组迭代法[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杨真真;预条件Gauss-Seidel迭代法的收敛性分析[D];扬州大学;2009年

6 艾文欢;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蒋荣;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的θ方法[D];湘潭大学;2008年

8 胡宇清;基于局部对称与反对称分裂下的拟SOR方法[D];苏州大学;2009年

9 冯艳;格子基搜索算法解优化问题的一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林喜梅;PSD迭代法的收敛性分析及误差估计[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1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1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