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综述——内涵、机理及建模测算

发布时间:2018-03-02 18:21

  本文选题:物流业 切入点:制造业 出处:《物流技术》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相关文献,综述了两业协调发展的内涵,并从"核心竞争力"、"合作博弈论"、"协同演化创新"三个方面归纳了两业协调发展的机理,从"共生"和"融合"视角梳理了两业发展的协调度建模测算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阐述了两业协调发展的研究趋势。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and sums up the mechanism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cooperative game theory" and "co-evolution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sis" and "integr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ing and calculati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expounds the research trend of the two industri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关联效应、空间定位及协调度建模与仿真研究”(13YJA790051)
【分类号】:F259.2;F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雪琦;曹为国;金聪;郭雯;;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06期

2 刘娟;;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储运;2007年02期

3 刘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杜传忠;邵悦;;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提升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李婷婷;綦晓燕;;浙江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论坛;2010年06期

6 杨仁发;张爱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08年06期

7 张沛东;;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中国29个省级区域的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8 鲁丽丽;郑红玲;;基于非对称信息的区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09期

9 王军;曹丽新;;基于DEA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提升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前沿;2012年22期

10 陈畅;;东北老工业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莉;陈青;;区域物流规模的改进灰色马尔可夫预测[J];包装工程;2009年07期

2 高静;曹休宁;;贸易中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与冲突——基于一个国际分工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3 王展祥;魏琳;;去工业化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基于结构失衡视角[J];当代财经;2012年06期

4 刘丹;;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朱莉;;基于超网络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2011年06期

6 杨杰;孙利娟;叶小榕;;从产业联动效应到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年06期

7 贾旭光;秦建玲;杨洁辉;;现代制造业和物流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8期

8 邹筱;张世良;;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综述[J];系统工程;2012年12期

9 王珍珍;李雪莲;;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因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田刚;贡文伟;梅强;罗建强;朱佳翔;;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演化规律及动力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万强;温晓丽;;发展高端物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群;;工业园区与物流园区的关联度度量及联动发展模式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中文;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刘忠远;基于要素整合的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易静蓉;制造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与调控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逄锦荣;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李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逯承鹏;产业共生系统演化与共生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8 崔纯;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牛一;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孙鹏;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荣;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运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左双双;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特点及优化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宁;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刘海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侯超;京津冀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10 肖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国兵;张文杰;;基于灰色关联和TOPSIS的两阶段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中国物流企业简介(一)[J];北京物资流通;2008年03期

3 谢庆红;制造业物流成本探析[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4 公彦德;李帮义;刘涛;;3PL服务提供商参与下的供应链定价及协调策略[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5 夏文汇,曾红;工业自动化生产物流包装量化经济模型研究[J];包装工程;2003年06期

6 何开伦;;重庆市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建议[J];包装工程;2006年03期

7 甘信华;顾晓军;;基于物流能力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包装工程;2006年04期

8 许雪琦;曹为国;金聪;郭雯;;物流业与制造业集群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06期

9 王道平;翟树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10 刘娟;;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储运;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卢致逵;[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娟;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旭;武汉市制造业与物流的关系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尹艾维;湖北省制造业结构演变及竞争力变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小兵;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和融合[D];南昌大学;2008年

4 赵曼;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丽;王利;田能瑾;佟芳庭;;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J];价值工程;2009年01期

2 郭红霞;;柳州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储运;2010年04期

3 钱言;;优化物流供应体系 加大风险控制力度[J];生产力研究;2010年11期

4 王海平;;港口要力争当好发展现代物流的排头兵[J];港口经济;2008年03期

5 钱芝网;李锦飞;;江苏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8期

6 赵耀;;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8期

7 徐晓莉;李金叶;赵玉强;;计算机制造业纵向一体化与拆分比较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0期

8 郭秀红;;山东制造业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渠道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年03期

9 钟新;;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用工荒——珠三角缺工超200万[J];农家之友;2010年03期

10 王苍峰;王恬;;关税减让对就业的影响:理论分析及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评论;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杨建敏;马晓萱;;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从空间的角度进行透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熊鹰;;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周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姚伟钧;;咸宁与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王伦强;;论川渝城市群体系中的四川省城市化战略[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振东;李颖慧;;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模式探析[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丁青;刘东;;创新思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价值[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9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雪根;万通变身: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戚一川;我市加快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N];青岛日报;2009年

3 记者 熊建;制造业PMI连续10个月高于临界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管克江 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 驻日本记者 于青;制造业强国重视技工人才[N];人民日报;2010年

5 记者 丁远;万科总裁郁亮:规模领跑价值不大 称要向制造业学习[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坤;我市制造业遭遇“招工难”[N];东营日报;2010年

7 王力;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7年

8 记者 张陆龙 实习生 陈央央;绍兴制造业用人需求走向高点[N];绍兴日报;2009年

9 中信建投;PMI创新低制造业加速萎缩[N];现代物流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王亚彬 隋秀勇 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不畅的根源在哪儿?[N];现代物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程培先;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晓红;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9 韩德超;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吴超;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智新;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集聚效应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8年

2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6 李锦兰;武汉中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7 姜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汪大正;皖江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尤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常丽莉;债券市场与股票流通市场相关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57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57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4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