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研究
本文选题:低碳经济 切入点:制造业低碳发展 出处:《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现如今,低碳经济做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它已经日益成为当前政策讨论和学术研究的热点,也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我国作为一个朝阳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大国,要想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上取得良好成绩,就必须从我国的现实国情考虑,从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情况、环境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有效借鉴国内外地区低碳发展经验,研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本文正是着于这样的现实基础,以长江上游地区为研究区域试点,展开了关于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系列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科学界定了低碳经济、制造业低碳发展的相关概念,并得到一些关于区域内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方面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此为借鉴对象,从中选取出符合本文研究思路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展示了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寻找建立区域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的途径。其次,本文从宏观到微观分两个层次对实证部分进行了分析。在宏观方面,本文主要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所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即DSR模型评价指标设计方法,对所研究区域的制造业低碳发展水平情况进行相关评价体系的设计,从各个不同渠道查找到实证要用的数据,以此对长江上游地区制造业低碳发展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并与长三角的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差距对比分析,就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内部诱因和外部约束条件两方面进行浅析。除此之外,本文还从微观入手进一步通过投入产出表、感应度系数的计算,对长江上游经济地区制造业内部行业之间的低碳关联效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在发展长江上游经济地区制造业低碳经济时,具体内部行业之间的影响力效应,达到对目标的静态研究目的。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长江上游地区的制造业低碳发展建设的模式、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并总结全文。
[Abstract]:Nowadays, as a new type of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urrent policy discuss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China, as a developing and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arg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nts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t must be considered from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a road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aki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a pilot region,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 carried out. 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efines the low-carbon economy scientifically.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low carbon development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obtain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method which accord with the research idea of this paper are selected, and the technical route of this paper is demonstrated, and the way to establish th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regional manufacturing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is found.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pirical part from macro to micro levels. On the macro level, this paper is mainly based on the "driving-state-response" model propos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ssion. That is, the DSR model evaluation index design method, to study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ow carbon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relevant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from various different channels to find the empirical data to be used. Based on this,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arried out,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a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internal inducement and external constraint. In addition,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input-output tabl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uctance coefficient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low carbon correlation effect among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influence effect between the specific internal industries in developing the manufacturing low carbon economy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economic region. Finally,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mode and path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summarizes the full text.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建设节能环保型企业 走低碳发展之路[J];冶金管理;2010年01期
2 刘助仁;;低碳发展是全球一种新趋势[J];科学发展;2010年01期
3 李志青;;世界的“低碳发展”之路[J];上海人大月刊;2010年04期
4 谈乐炎;;三专家细析广东低碳发展[J];小康;2010年05期
5 ;“未来与低碳发展”2010北京国际科普节启动[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11期
6 王传波;;走好低碳发展之路[J];施工企业管理;2010年06期
7 茆娟;;我国政府治理视角下的低碳发展[J];理论学习;2010年07期
8 傅志寰;牛田瑛;;关于低碳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6期
9 罗强;蒋尉;;贫困灾区也可先行低碳发展——广元灾区低碳重建实践[J];环境保护;2010年11期
10 万光政;;低碳发展,我们的必然选择[J];杭州(下旬刊);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方时姣;丁钊;;生态和谐视角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鲁丰先;王喜;秦耀辰;闫卫阳;;低碳发展研究的理论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学术年会暨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彭涛;吴文良;;绿色GDP核算:低碳发展背景下的再研究与再讨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武义青;张云;;把低碳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7 吴楠;陈健;;我国低碳发展的承载——生物产业及其竞争力评价模型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张贵祥;;首都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与竞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岳勇;邓皓;罗凯;谢加才;;我国石油行业低碳发展途径刍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10 卢岳华;;不断提高领导低碳发展能力的思考[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蔚 记者 任小昌;全力支持广元低碳重建和低碳发展[N];广元日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王建国;低碳发展路线图[N];人民日报;2010年
3 记者 桂兰;以长远眼光推进建设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步伐[N];广元日报;2010年
4 曾雅;中新知识城低碳发展规划出炉[N];广东科技报;2013年
5 记者 唐彪;广元将建设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N];广元日报;2013年
6 记者 马之恒;低碳发展的平衡之道[N];北京科技报;2013年
7 记者 张云 尚慧辉 沈佳;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开幕[N];山西日报;2014年
8 首席记者 齐泽萍;第五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暨2014低碳发展高峰论坛落幕[N];山西经济日报;2014年
9 王运庆 王峰;绿色 循环 低碳发展之路[N];新乡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戴丽昕;上海探索低碳发展模式[N];上海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慧;面向产业低碳发展的金融服务系统及传导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孙伟;电力低碳发展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江洪;基于森林碳汇信息的福建省低碳发展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5 贺媛媛;基于SD-IDMI方法的区域低碳发展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冯占民;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区域合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淑英;中国煤炭工业低碳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炜;政府如何引导绿色低碳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杨琨;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发展设计理念的实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周丽娜;基于LEAP模型的山东省低碳发展情景分析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德梅;基于情景分析的济南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张洁君;低碳发展价值观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黄文若;促进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展;云南省低碳发展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赵先超;城市低碳发展与提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欧万彬;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文峰;广元市低碳发展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3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6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