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的嵌套Logit模型的中国工业出口质量测度研究
本文选题:质量阶梯 切入点:全要素生产率 出处:《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到行业异质性对出口产品市场份额的影响,本文改进Khandelwal的嵌套Logit模型,测算出我国工业行业的出口质量阶梯和质量指数。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对应出口市场份额呈显著负相关,而出口质量与市场份额呈正相关。我国工业行业中,技术密集型行业质量阶梯较长,劳动密集型行业质量阶梯最短,应积极发展质量阶梯较长的行业,推动阶梯较短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发展。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heterogeneity on export market share,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nested Logit model of Khandelwal, and calculates the export quality ladder and quality index of China's industrial industry.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ort market share, while the export quality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arket share. The quality ladder of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is the shortest, so we should actively develop the industry with long quality ladder,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short-step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11CJL04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NCET-100373) 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13JJ1011) 资助
【分类号】:F424;F752.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丽;;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质量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5期
2 沈利生;唐志;;对外贸易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以二氧化硫排放为例[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3 刘伟丽;陈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质量阶梯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1期
4 赵志耘;刘晓路;吕冰洋;;中国要素产出弹性估计[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5 盛斌;;中国工业贸易保护结构政治经济学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6 殷德生;唐海燕;黄腾飞;;国际贸易、企业异质性与产品质量升级[J];经济研究;2011年S2期
7 汤二子;李影;张海英;;异质性企业、出口与“生产率悖论”——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8 汤二子;孙振;;引入产品质量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及中国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9 周申;;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工业劳动需求弹性影响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10 祝树金;张鹏辉;;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J];统计研究;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颖;刘小峰;;工业增加值与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2 冯哲;;我国2007年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耗的测算[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4 张友国;;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sts of China's trade growth[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5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6 汤二子;刘海洋;;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7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8 李静;方伟;;长三角对外贸易增长的能源环境代价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5期
9 许统生;薛智韵;;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10 孟杰;;FDI、劳动力需求弹性与就业效应[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元颖;;中国关税保护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裴建锁;;贸易增长、国际生产分割与CO_2排放核算:产业vs.产品[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宋强玉;葛新权;;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环渤海地区的CO_2排放测量方法运用与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刘沁清;老龄化进程中的中国汇率政策[D];复旦大学;2010年
7 郭杰;美国对华反倾销成因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利民;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艳真;我国纺织贸易与环境冲突及协调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晓颖;工业结构对废水排放的影响及污水处理项目融资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愉光;贸易转移、FDI与中国的环境污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洋;中国出口贸易低碳化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朱俊丽;中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胡帅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林静波;税收、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9 李小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10 赵震;我国省际贸易对能源和环境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二子;刘海洋;;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2 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3 张杰;黄泰岩;芦哲;;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4 陈向东;王娜;;国际贸易框架下出口国能耗-环境成本问题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5 余北迪;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经济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03期
6 沈利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节能降耗[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7 张杰;李勇;刘志彪;;出口促进中国企业生产率提高吗?——来自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经验证据:1999~2003[J];管理世界;2009年12期
8 胡涛;吴玉萍;沈晓悦;;减少我国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J];环境保护;2007年15期
9 齐俊妍;;中国是否出口了更多高技术产品——基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10 李春顶;;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J];经济经纬;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杰;中国贸易自由化对工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必定;关于跨世纪沪皖合作的思考[J];学术界;1995年01期
2 陈培叶;陈云蓉;;湖南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1期
3 吴俊;希洛;;地方化传统型优势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刘忠生;;中国的地区专业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0期
5 钱学锋;王胜;黄云湖;王菊蓉;;进口种类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世界经济;2011年05期
6 ;“三资”企业对深圳经济的贡献及崛起中的政府行为观察[J];特区经济;2005年06期
7 王中华;代中强;;外包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物品外包与服务外包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4期
8 王晓东;;产业升级和转移背景下广东工业行业效率变化实证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分析[J];预测;2010年04期
9 刘建翠;;提高TFP增长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1期
10 干春晖;郑若谷;;中国工业生产绩效:1998-2007——基于细分行业的推广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杰;宋马林;;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4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5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6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和集约增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2)——浙江省若干县(市)经济科技互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范金;严斌剑;梁洁;;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比较研究——以南京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9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陈志建;;桂林市城区及所辖县域农业生产率测算[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李戈民;齐重数控获全国行业评比先进[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2 记者 洪宾;深企入选“排头兵”企业[N];深圳商报;2009年
3 ;西欧工业行业组织(一)[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春意渐浓 工业行业将在冰火余威中开启新进程[N];中国工业报;2009年
5 张睿 李敏 陈晖 陈忠芳;政企联动呈现最实在效应[N];温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洪黎明;2010:“两化”融合重点突破年[N];人民邮电;2010年
7 蔡逸 沈经贸;我省工业行业宏观调控初显成效[N];江苏经济报;2004年
8 马永平;惠达陶瓷连续3年入选全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N];中国建材报;2007年
9 衡水市机械工业行业协会;2009年全市机械工业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2010年展望[N];衡水日报;2010年
10 蔺涛 杨小英;三季度大部分行业景气将保持稳定[N];中国信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立生;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纪明辉;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威;我国原料奶生产演变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宝;中国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刘斌;贸易自由化、契约环境与全要素生产率[D];南开大学;2013年
10 郑文;金融发展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涛;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重庆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淼;环境管制下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冬;金融中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海静;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段晓庆;广东省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65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56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