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制度下政府与家电生产企业博弈与激励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废旧家电 切入点:EPR制度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众多外部环境中,政府是影响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国内外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再利用实践与回收处理政策法规的分析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再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如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相关法规缺乏细则,在家电逆向物流系统构建中,针对政府与企业博弈关系的研究不多,缺乏有限理性与动态性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基于EPR的政府与家电生产企业博弈模型,研究政府激励机制对生产企业积极承担废旧家电回收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管制能够推动家电生产企业主动承担责任,政府有效监管是废旧家电规范化回收与市场化运作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罚款的放大效果,能够促使家电生产企业自觉向"承担责任"方向倾斜;政府通过对单位罚金和单位奖金的适度设计,能更好地发挥EPR制度的激励作用。实践中,可借鉴国外EPR制度成功经验,通过经济与非经济激励机制的有效实行,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废旧家电回收。
[Abstract]:In many external environments, the govern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The analysis of the recycling practice and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recycling of used and used household appliances at home and abroad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in recycling and reuse of waste household appliances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he lack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recycling and disposal of used and used household applianc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verse logistics system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there is not much research on the g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a game model between government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EPR is establish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incentive mechanism on enterprises' active responsibility for recycling used and used household appliances. Government regulation can push home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Effectiv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standardized recovery and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of used household appliances. It can urge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consciously incline to the direction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and the government can give better play to the incentive function of the EPR system through the moderate design of unit fines and unit bonuses. In practic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foreign EPR system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rough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incentive mechanism, enterprises are urg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cycling of used household appliance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府管制下废旧电器逆向物流系统回收渠道决策与差异化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GL106)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426.6;F270.7;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高英;雷兆武;刘茉;王继斌;;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与自愿协议式管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8期
2 杭正芳;周民良;李同f;;日本废旧家电如何“变废为宝”[J];环境保护;2012年Z1期
3 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年07期
4 罗乐娟,竺宏亮;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激励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4年11期
5 王海强;;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激励机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7期
6 郑云虹;田海峰;;基于EPR的政府与生产企业博弈及制度设计[J];运筹与管理;2012年06期
7 ;美国各州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经验[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5期
8 刘永清;黄华兴;刘雅慧;;激励理论发展视角下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的长效机制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张金良;王先良;全占军;林海鹏;车飞;;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及环境管理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2 彭青松,许茂增,方建元;供应链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管理[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赵轩;;供应链逆向物流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8期
4 沈欣;刘乔;;家电逆向物流的类型及驱动因素[J];北方经贸;2008年07期
5 孙宝凤;杨华;吴梦娜;;闭环供应链的激励机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6 孙航;初凤荣;;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的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2期
7 燕波涛;赵恩超;;驱动逆向物流,实现可持续发展[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关杰;;现代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价值与策略[J];华章;2010年13期
9 张志红;朱立丽;;关于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政府引导机制研究[J];经济视角;2012年03期
10 吴刚;陈兰芳;晏启鹏;陈东;;基于生产商延伸责任的逆向供应链运作机制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红梅;于云江;刘茜;;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及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文娇;废弃环氧树脂再生技术及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文杰;逆向物流及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代应;废旧汽车资源化逆向物流运作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吴刚;逆向物流规划体系及其补偿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雷;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杨华;闭环供应链的契约协调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郑凯;建筑循环物流系统构建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蓝英;废旧家电管理中的消费者参与及回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俊会;电子废物拆解区水稻田的重金属污染、生态毒性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好林;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选择与激励机制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瑛;政府调控政策对企业再制造产品定价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宫进伟;家电产业绿色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赵金德;青岛市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规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连姗;家电行业逆向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杨帆;树脂复合废弃热固性SAN泡沫塑料的热压再生制备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罗乐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8 兰晖;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何军;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实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云里;我国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联合回收模式的构建[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育,夏北成;废旧家电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1期
2 齐红倩;基于选择性理性的激励模型及应用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3 赵一平;朱庆华;武春友;;面向EPR的政府及生产企业行为策略选择研究[J];管理学报;2007年06期
4 杨治宇,马士华;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年01期
5 王蕊;;“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解读及经济学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2期
6 吴涛;;激励员工不用钱[J];今日工程机械;2010年10期
7 王家龙;激励理论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J];求实;2005年04期
8 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年07期
9 王景伟,施德汉,陈须连;美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现状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12期
10 何阳葵;循环经济:电子垃圾治理之路[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文胜;EPR制度下废旧家电回收主体的利益博弈与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废旧家电催生新行当[J];新闻周刊;2003年09期
2 丁海骜;不同的经验孕育相同的成功[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5年06期
3 王勤;;全国可录光盘生产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J];记录媒体技术;2005年05期
4 王;广东9家话机生产企业停产转产破产[J];当代通信;1996年15期
5 于青;;废旧家电是城市的“金矿”——访日本惟一赢利的废旧家电回收公司[J];中国信息界;2006年09期
6 雷赫;徐健淞;;废弃电子设备“何去何从”[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年31期
7 解方文,何荣;浅谈当前生产企业的档案工作[J];浙江档案;1994年07期
8 郭印,唐伟,杨顺芝;论我省生产企业信息化[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6年03期
9 张景安;;把提升科技中介服务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J];科技潮;2006年01期
10 ;英国电路板生产企业寻求买主[J];电脑与电信;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及策略[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夏少敏;彭金玉;叶俊波;;废旧家电回收的立法规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3 ;各国循环经济发展趋势[A];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饶钦泽;;废旧家电处理工业的建立迫在眉睫(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朱天开;;四川省电子废弃物处理现状及对策建议[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王兰红;;兽药营销公司的发展回顾与出路[A];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C];2008年
7 宋守许;王玉林;刘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及策略[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田晖;赵鹏;何逸林;;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A];电子信息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应用专集[C];2009年
9 王亚椺;傅建捷;王宝盛;潘媛媛;江桂斌;;生产企业周围全氟化合物的分布及迁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拓钊;;发展中的甘肃有色金属工业[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向娟;我省将推进废旧家电回收产业化[N];福建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禾;废旧家电处理看国外谁买单[N];科技日报;2011年
3 王军华;长虹力促废旧家电处理产业化[N];经济参考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燕京;废旧家电循环体系受考验[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5 记者 王峰;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细则将出台[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徐香梅;废旧家电回收谁买单[N];深圳商报;2004年
7 实习生 肖玮;规范废旧家电回收:让大家都受益[N];工人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吴丽琪;CBD人发问:处理废旧家电谁买单[N];华夏时报;2004年
9 任思强;北京二手电器交易革命[N];北京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冯洁;废旧家电进口解禁呼声渐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文胜;EPR制度下废旧家电回收主体的利益博弈与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魏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蓝英;废旧家电管理中的消费者参与及回收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继荣;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赵一平;我国汽车行业EPR的运行环境与作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何元贵;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经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晓辉;中国植物油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孙麟;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整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谢红海;中国兽用生物制品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王蕊;废旧家电回收经济学分析与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吴君瑞;中日废旧家电回收法律主体责任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继;北京市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黄良辉;废旧家电的第三方逆向物流网络设施选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赵金德;青岛市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规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邢芳群;中国废旧家电生产者延伸责任制的运作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朱莹;重庆市废旧家用电器回收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梁慧娟;居民废旧家电回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林子颖;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网络建设及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09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60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