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基于地理邻近与社会邻近的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分析——以我国装备制造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4 22:23

  本文选题:地理邻近 切入点:社会邻近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4年05期


【摘要】:本研究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整理,采用社会网络多元回归和纵向网络分析方法,就地理邻近和社会邻近对创新网络及其演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处于初级阶段,地理邻近的作用趋于稳定,仍是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形成的基础及演化的首要驱动因子。社会邻近丰富了行为主体间的知识流动渠道,逐渐发展成为寻求创新合作伙伴的重要方式。最后,提出了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Abstract]:This research uses the paten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of the national key industries to retrieve and collate the patent data of the joint application for invention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adopts the social network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d the longitudin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social proximity on innovation network and its evolution is analyzed empi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role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in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 its initial stage, and the function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tends to be stable. Social proximity has enriched the channels of knowledge flow among actors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way to seek innovative partners. The conclusion and prospect of further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0ZD&016) 德国科学基金会(LI 981/8-1 AOBJ:595493)
【分类号】:F42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刚;李英戈;樊杰;;京沪区域创新系统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2 汪涛;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对NIS建设的启示——以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3 向希尧;蔡虹;裴云龙;;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3种接近性的作用[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4 王孝斌;李福刚;;地理邻近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启示[J];经济地理;2007年04期

5 李琳;雒道政;;多维邻近性与创新:西方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6 吕国庆;曾刚;顾娜娜;;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4年02期

7 顾建民;王爱国;;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改革30年——成就与经验、问题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9期

8 李琳;杨田;;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效应——基于对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9期

9 李琳;韩宝龙;高攀;;地理邻近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志永;;高校横向科研项目风险管理[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吕拉昌;李勇;;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4 李琳;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以我国软件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5 汪涛;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对NIS建设的启示——以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6 倪外;曾刚;滕堂伟;;区域创新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日本创新集群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7 朱少鹏;曾刚;;基于AHP方法的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以中关村、张江、深圳高新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8 邬滋;;产业集聚与创新的地理耦合: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2期

9 朱小斌;林庆;;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基于浙江绍兴纺织业集群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0期

10 关涛;张永岳;;新兴产业群的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宣;深港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郑海涛;基于企业集聚的网络结构、外部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郑贵忠;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周泯非;集群治理与集群学习间关系及共同演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保红;基于标准生命周期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化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晔;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理论与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MD药业公司大客户营销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敏;产业集群升级背景下的非正规就业演进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陈娜姿;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泽炎;基于集群式创新的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王匡;基于虚拟空间接近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李佳亮;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区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致浩;我国金融中介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春丽;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孙晴晴;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玲;基于创新集群的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曾刚;李英戈;樊杰;;京沪区域创新系统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3期

3 唐礼智;;硅谷模式的模仿与创新——以新竹和班加罗尔为例[J];城市问题;2007年10期

4 朴寅星;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J];城市问题;1997年01期

5 赵更申;雷巧玲;陈金贤;李垣;;不同战略导向对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6 王俊松;贺灿飞;;集聚经济、外资溢出效应与中国汽车企业效率[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7 曾刚,文Z,

本文编号:166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66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