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5 21:15

  本文选题:高技术产业 切入点:传统制造业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摘要】:文章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在短期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我国传统制造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而在长期内这种互促作用不明显,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不显著。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Then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linkage between high-tech industry a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between the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short term,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lays a strong support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but in the long run the mutual promotion effect is not obvious.It shows that the driving effect of high-tech industry on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0BGL034)
【分类号】:F276.44;F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霍宗杰;周彩云;;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2 綦良群;修广利;;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机理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1期

3 胡汉辉;汪朗峰;;我国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种群演化规律的生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10期

4 樊元;惠树鹏;;甘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凌冬梅;制造业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关系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綦良群;毛雨;;传统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性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良群;王威;;基于博弈论的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2 杨超;阴训法;;试论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3 梁晶;吕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困境、动因和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4 许珊;范德成;王韶华;张伟;;基于“能源-经济-环境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度分析[J];经济经纬;2012年04期

5 鲍宗客;李帅;张永庆;;装备制造业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6 綦良群;王成东;;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关系及效率研究——基于30个省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1期

7 刘亦文;胡宗义;;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经济数学;2012年04期

8 刘兴华;;兰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吕钦;;中国能源消费及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9期

10 綦良群;王成东;;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模式及测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文超;高技术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许静;约束结构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薛玉霞;数控机床可用性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万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员工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刘亦文;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6 王韶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尧光;基于故障分析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增长管理[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中正;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种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少美;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合理吸引和利用风险投资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孙伟业;区域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化改造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毅;制造企业知识型员工内部沟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威;基于博弈论的装备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7 谭洪玲;天津市产业能耗与工业能效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2年

8 贺清;沙沟岔煤矿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辛金利;区域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王长春;中国各省区高技术产业研发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良,赵曦,田亚东;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思路——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调研报告[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2 宁连举,郑文范;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李守波;;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06年03期

4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5 马月才;中、美、日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5期

6 高拴平;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7 刘山;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安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8 魏后凯;中国区域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差异[J];管理世界;2001年06期

9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10 孙伟;王雅林;;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应用对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士贵;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3期

2 王昌林 ,林中萍;2001年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回顾[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2年06期

3 蒋云飞;王昌林;曾智泽;;高技术产业2007年发展形势及2008年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3期

4 李艳君;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新政策[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2期

5 张陆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特性研究[J];开放导报;1999年10期

6 贾广和;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J];经济视角;1999年02期

7 祝业精;入世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3年12期

8 赵英;徐朝阳;;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十三条政策建议[J];经济管理;2005年13期

9 赵弘;陈智国;;北京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1期

10 ;2007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及相关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良锋;;多方合力推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A];2012中国快递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林广平;;大力贯彻“走出去”战略 实现外经贸联动发展[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3 芮延年;;苏州制造业发展现状[A];高档数控机床与制造工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赵新军;;传统制造业变革和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郑贵斌;;我国沿海陆海统筹与联动发展的实践及思考——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6 徐全勇;;促进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动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7 史新红;;以高技术产业引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宝鸡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汤全明;温丽娟;张建新;;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初探——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佳梅;;我国城市商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探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锋;;长三角的区域联动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A];中国城市经济教育培训中心揭牌仪式暨世博会与长三角城市联动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文倩;福建省五项新举措促高技术产业发展[N];福建工商时报;2010年

2 记者 陆成钢;3项目列入省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N];嘉兴日报;2011年

3 记者沈强;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要突出“五个强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徐艳庆 宋玉玲 赵文俊;吉林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频闪亮点[N];中国信息报;2010年

5 宋莉;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N];科技日报;2004年

6 记者 陆列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N];安徽日报;2010年

7 记者 宋阳;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记者 柳悦;本市两产业化工程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N];天津日报;2009年

9 记者 金波;落实战略合作协议 共促高技术产业发展[N];浙江日报;2009年

10 付重;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戒躁[N];联合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艳;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卢祖国;流域内各地区可持续联动发展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栋;加速上海市郊区城市化途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杨波;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董晓菲;大连港—东北腹地系统空间作用及联动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华茂;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创新[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夏光;校区、园区与社区“三区联动”自主技术创新的模式、机制及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杨卫;高技术企业的区域产业生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浩;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与极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颖;北京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孟繁星;吉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4 张涌;安徽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王苗苗;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人才竞争力协调关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殷琦;资本市场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7 王浩天;重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施颖;福建港口与腹地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齐义振;我国东北沿边地区与腹地联动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利红;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6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16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