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演化博弈的制造企业低碳技术采纳决策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管理科学 + 低碳技术采纳决策 ; 参考:《运筹与管理》2014年05期
【摘要】:为实现CO2减排目标,针对我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表现较差的问题,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企业低碳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并对策略选择进行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市场机制下只有当采纳低碳技术能够获得额外净收益时企业群体才会向全部选择采纳的"理想状态"演化,反之,企业选择不采纳策略,此时政府实施低碳技术投入和碳减排两种补贴政策可诱导系统向"理想状态"演化,但应将补贴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其最大激励效用。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poor overall performance of climate change, a decision model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adoption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method, and the stability of strategy selection is analyzed.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market mechanism, only when the additional net income can be obtained by adopting low-carbon technology can the enterprise group evolve to the "ideal state" of the overall choice, whereas, the firm chooses not to adopt the strategy.At this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y invest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can induce the system to evolve to "ideal state", but the subsidy coefficient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a certain range to give full play to its maximum incen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3072)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1119)
【分类号】:F224.32;F424.3;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伟娜;刘西林;;政府推动下企业新技术采纳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11年04期
2 代宏坤,徐玖平;企业技术采纳时间的优化模型与模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9期
3 童昕;陈天鸣;;全球环境管制与绿色创新扩散——深圳、东莞电子制造企业调查[J];中国软科学;2007年09期
4 王文军;赵黛青;陈勇;;我国低碳技术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期
5 郭跃华,苏翔;企业创新采纳决策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5年11期
6 石敏俊;周晟吕;;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丽献;李兆友;;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国外研究评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冯志军;陈伟;明倩;;能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工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2001~2011年[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3 杨荣;;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动力机制及其政策含义[J];科技和产业;2013年11期
4 胡昌连;陈瑞生;;我国GDP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模型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年07期
5 孙鹏;聂普焱;;动态视角下可再生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J];系统工程;2014年03期
6 蔡跃洲;李平;;技术-经济范式转换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J];财经研究;2014年08期
7 李忠民;夏德水;;国际能源金融问题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9期
8 武慧敏;王红姝;彭晓陈;;基于低碳视角的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32期
9 王珊珊;王宏起;;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综述[J];情报杂志;2012年06期
10 周晟吕;石敏俊;李娜;袁永娜;;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与经济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丽献;李兆友;;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基本内涵及行为表现[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张晓军;;企业采用新技术的最优时机研究——基于一个随机规划模型[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德强;郑军卫;贾俊松;徐兆辉;张涛;赵凡;;低碳经济视角下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综合利用[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颖;企业生态创新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传荣;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朱丽献;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何德忠;不确定和竞争条件下企业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康;基于产业关联的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胡应得;排污权交易政策下企业的环保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姚奕;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范群林;环境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及能力影响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宗文;组织内部员工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IT/IS)主动采纳的决策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康;基于树木年轮重建京冀北部山地生态气候指标[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万方;聚合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对二氧化碳吸收性能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陈文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怀霞;武汉城市圈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模式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胜军;低碳经济模式下安徽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超;山东省CO_2净排放时空差异及低碳路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汪先三;企业科技竞争的次序经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郑国诜;生态工业发展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启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李亚杰;公路物流低碳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推进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定涛,王士平;绿色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2 王小芳;;企业间创新采用的多阶段序贯博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3 孙承廷;秦学志;;清洁生产技术选择的经济调控模型及策略[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5 张强,韩永翔,宋连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9期
6 李忠民;庆东瑞;;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简志宏,李楚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物期权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8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中国2050年的能源需求与CO_2排放情景[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年05期
9 王灿;陈吉宁;;Parameter Uncertainty in CGE Modeling of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Carbon Reduction in China[J];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年05期
10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和平;;发展低碳技术 推进绿色经济[J];中国能源;2010年09期
2 王靖宇;史安娜;;低碳技术扩散中政府管理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3 张静;;低碳技术的附魅与祛魅[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邓子纲;;一些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经验及借鉴意义[J];当代世界;2011年08期
5 李双荣;郗永勤;;英国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海峡科学;2011年09期
6 秦书生;周彦霞;;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困境与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3期
7 王宇华;;低碳技术创新与低碳杭州建设[J];浙江经济;2012年20期
8 王维红;陈文宣;;关于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36期
9 陈秋红;王书柏;;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与政策建议——以上海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3期
10 陈秋红;王书柏;;上海:低碳技术促经济转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纵瑞收;李峰;孙红旗;;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现状对策与建议[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李兴川;;低碳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与我国低碳技术政策浅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高富强;刘艳春;曾令可;王慧;程小苏;刘平安;;陶瓷行业的低碳技术[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鹏;;论低碳技术创新的专利制度回应[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栾景丽;熊国焕;张水南;何艳明;;低碳技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6 盛济川;;中国低碳技术发展和创新政策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徐文佳;陈宏坤;崔翔宇;王文思;王兴睿;;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倾向及比较[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陈秋红;;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上海发展低碳技术的机遇与政策建议[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吕俊杰;;从低碳技术创新看技术与人和谐发展的新模式[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10 华锦阳;;制造业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探究及其政策涵义[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闫刚 记者 周爱明;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在宁成立[N];南京日报;2011年
2 褚赞赞;发改委发布34项低碳技术目录 水泥行业3项技术入选[N];中国建材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孙雨晨;中国应积极打造低碳技术领导力[N];中国石油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姜雷;瞄上“死亡谷”低碳技术企业 中国节能化身天使投资人[N];经济观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雪;4大引擎发力中国低碳技术2050年领先全球[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钱伯章;欧盟将再投资低碳技术500亿欧元[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侯宏虹;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中国要实现低碳技术的原始创新与推广应用[N];光明日报;2009年
8 记者 江芸涵;川大成立低碳技术与经济研究中心[N];四川日报;2009年
9 抚顺石化开发公司党委副书记 马岩;低碳技术要走向前台[N];中国化工报;2009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李巧宁;科技部:低碳技术纳入“十二五”规划[N];证券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华;中国石化产业碳强度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中然;我国政府支持低碳技术研发的政策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赵博;低碳技术路线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3 梁晓玲;中日低碳技术合作经济效益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刘国宾;基于二维差距的中国低碳技术转移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程小华;低碳技术的环境经济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6 张澎涛;我国发展低碳技术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涛;考虑公益性的低碳技术转让期权定价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8 孙鹤;低碳技术伦理及其哲学反思[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文剑;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袁靖靖;饭店业低碳技术扩散障碍因素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3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63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