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改进GTDM-NE模型对我国能源需求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4 06:09

  本文选题:能源 + 灰靶决策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摘要】:为了探求能源需求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规律,通过对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量以及各影响因素指标的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基于改进灰靶决策及非等距(GTDM-NE)预测模型的能源需求规律模型体系。首先对能源需求的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对历年的各影响因素的灰色测度进行计算;其次,根据计算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改进灰靶决策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能源需求量对应;最后,利用改进的GTDM-NE模型建立能源需求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关系式,并且利用这关系式对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GTDM-NE模型对能源需求量进行短期预测结果较精确。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and law between energy demand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nergy demand and the indexes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An energy demand model system based on improved grey target decision and non-equidistant GTDM-NE-based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nergy demand are forecasted at first, then the grey measure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over the years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results; secondly,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improved by grey target decision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calculation.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deman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improved GTDM-NE model, and the energy demand is predi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energy demand with GTDM-NE model is more accurat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4242)
【分类号】:F42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丽萍,孙伟,郑克仁,陈波;非等时距GM(1,1)直接模型及其在材料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洋,陈传波,王国霞,鲁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湖南省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张宏;李仲学;;煤炭需求影响因素及情景分析[J];煤炭学报;2007年05期

4 单珂;;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影响因素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于凤玲;陈建宏;;基于灰色关联与优势分析的能源消费与工业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11期

6 王珏;鲍勤;;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中国能源需求预测模型[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9年11期

7 王正新;党耀国;刘思峰;;无偏灰色Verhulst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8 王正新;党耀国;杨虎;;改进的多目标灰靶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志茹;我国能源供求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岗,熊猛;浅析灰色系统的发展及其展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2 徐波;林伟;蒋忠席;张卫芳;;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机场道面使用性能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3 叶勇;郭子雄;;GFRP筋—混凝土粘结性能影响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田丽;张玉成;陈俊;王军;;基于灰色理论的ANFIS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程晋石;裴九芳;;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廉同辉;;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王江红;于丽莹;马英慧;刘红欣;栾天浩;;灰色GM(1,1)模型预测吉林省高粱播种面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9 郭海洋;梁山;胡建;;河北省耕地变化与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10 周慧杰;周兴;吴良林;宋书巧;周世武;;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设计与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林华;刘玉洲;;煤矿安全事故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平;谷利泽;杨义先;;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管学茂;姚燕;王玲;;水泥基材料组成对固化氯离子能力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4 管学茂;姚燕;王玲;;水泥基材料组成对固化氯离子能力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卷)[C];2005年

5 孟莉敏;鄢贵权;;MGM(1,n)模型预测城市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建兰;黄树红;;发电设备状态评价的灰色模型[A];2007年鄂、皖、苏、冀四省电机工程学会汽轮机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卷)[C];2007年

7 张莉;朱建军;;基于灰聚类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及应用[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郑德玲;刘聪;方巍;方彤;;基于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李晓梅;周晖;王玮;白雪莹;;关于年最大负荷发生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A];“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重大课题”部分专题暨第九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镇江市水环境安全评价及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任家福;服务商选择与备件备品库存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庞燕;我国中部地区国际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彭和求;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地质公园经济价值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倪同和;道路交通规划关键指标预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英菊;应急预案辅助设计及评价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富超;寺河矿西井区3号煤层瓦斯突出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浙江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远明;安钢钢渣辅助胶凝性的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刘延静;我国煤炭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媛媛;基于DGA的变压器故障诊断[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龚大鹏;社区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越;天津港四号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J];节能与环保;2003年08期

3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4 朱惠倩;聚类分析的一种改进方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朱华吉,马少娟;非等时空距GM(1,1)模型在建筑物沉降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4期

6 唐小我,王景,曹长修;一种新的模糊自适应变权重组合预测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刘志强;陈纪玲;;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8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中国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9 穆海林;王文超;宁亚东;李刚;;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能源消费预测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泽水;几类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2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组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3 沈玉志;中国能源发展的决策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4 张丽峰;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孙祥斌;山东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孙宁;油田企业能耗评价与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李继尊;中国能源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8 郭金童;能源经济的动态分析及能效水平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郭琳;供需平衡视角下的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马伟东;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泽雄;中国能源需求建模与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2 张勇卫;我国能源需求预测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杨雪;能源安全与和平发展[D];延边大学;2006年

4 程治;高油价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龚洋龙;制造业能源消费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罗伟;我国能源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赵中华;中国城市清洁能源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9 张秋菊;四川省能源消耗低增长对策实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魏邦成;煤炭运输通道布局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能源需求持续上升[J];现代制造;2006年16期

2 海因里希·克雷夫特;崔存明;;中国的能源需求[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2期

3 刘宏伟;;北京市能源需求分析[J];中国统计;2007年06期

4 ;新能源需求创造机遇——工业和政界领袖在“世界能源对话论坛”上展开讨论[J];变频器世界;2008年05期

5 ;未来25年全球能源需求翻一番各国争抢新能源[J];工具技术;2010年10期

6 杨凯;;浅析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的因素[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22期

7 季仙华;赵少钦;;新形势下的能源需求稳中求升[J];改革与开放;2013年05期

8 孟令俊;;影响我国能源需求的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年06期

9 李科;马超群;;我国能源需求的协整误差校正模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8期

10 钱学文;中国的能源需求与阿拉伯石油[J];阿拉伯世界;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传启;张凤;;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能源需求[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解三明;顾基发;;中国的能源需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岐山;;能源需求的灰色预测方法[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能源发展报告预测我国能源需求增速回落[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孟凡君;未来我国能源需求增速放缓[N];中国工业报;2012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邓郁松;2013年能源需求增速将回升[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中电;2050年我国能源需求可能三成依靠新能源来满足[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饶兴鹤;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年均1.2%[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邓郁松;2012:能源需求增速继续回落[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7 温刚 田晨;亚洲面临巨大的能源需求压力[N];中国财经报;2013年

8 金书文;原料环境两面施压石化行业[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莉 实习生 崔坦;能源需求增长强劲 中国低碳经济启程[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张娜;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下的中国路径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白玮;民用建筑能源需求与环境负荷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北京市能源需求的统计分析与政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赵鹏;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需求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3 殷慧慧;中日韩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4 伍秀君;广东省能源需求预测分析及能源发展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袁海蔚;中国生活能源需求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9年

6 杨辉;对黑龙江省能源需求预测分析的几点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7 李科;能源需求的结构突变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孙群;全国能源需求问题预测的若干方法及其比较[D];安徽大学;2010年

9 赵娴;北京市2008年交通能源需求与环境排放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贾晓燕;河北省人口数量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和预测[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5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795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