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30 23:27

  本文选题:新能源汽车企业 + 技术生命周期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据OICA统计,我国汽车产销量所占比例均超过20%,已连续三年稳居全球第一,标志着我国己经成为了全球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对其辅助产业和相关的产业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的风向标。然而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核心技术缺失、自主品牌发展严重滞后等致命弱势,导致其虽居产销量第一的宝座却只能成为行业的跟随者。恰逢汽车企业由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机遇期,且追赶和超越最佳超越机遇出现在技术轨迹更替、范式转换的阶段。因此客观的评价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效率,从而为企业合理的配置创新资源提出指导性建议,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这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低碳发展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然性及其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证,结合以往学者对创新效率的研究,完善了包涵人力、资金、技术获取、环境支撑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体系,以及包涵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竞争力效益三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产出指标体系。选取24家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经过主成分降维,进一步对其进行数据包络分析、投影分析、区域分析以及动态分析。 综合分析结果,企业创新效率评价与现实状况相符,根据其企业自身以及区域的规模报酬体现的规律,印证其所在的生命周期阶段。随后提出强化企业的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机制三条建议。
[Abstract]:According to OICA statistics, the proportion of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China is more than 20%, which has been ranked first in the world for three years in a row, which indicates that China has become a big automobile country in the world.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obvious pull effect on its auxiliary industry and related industry, and it is the vane of a country's industrialization degree. However,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 is facing seriou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lack of core technology, serious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own brand, and so on, which leads it to become the follower of the industry although it occupies the first position of production and sales. It coincides with the opportunity period of automobile enterprises' transition from fuel-powered vehicles to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catching up with and surpassing the best surpassing opportunities appears in the stage of technological trajectory replacement and paradigm shift. Therefore,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so as to put forward some guiding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allocate innovative resources reasonably, is helpful for enterprises to occupy the commanding point in the competition. Thi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bend overtaking" i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Based on low-carbon development theory and life cycl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monstrate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fe cyc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ndex syste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put in four aspects, capital,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environment support, and the output index syste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lu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mpetitiveness benefits. This paper selects 24 representative new energy automobile enterprises to carry on the demonstration research,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eduction dimension, further carries on the data envelope analysis, the projection analysis, the region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analysis to it.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fficienc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scale reward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the region, it is proved that the enterprise is in the life cycle stage. Then thre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R & D cooper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o perfec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new energy automobile enterprise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3.1;F426.4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么丽欣;;国家大力促进新能源客车向产业化迈进[J];商用汽车;2009年03期

2 司康;;新能源汽车近期发展动向[J];轻型汽车技术;2009年Z3期

3 胡冬雪;;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和措施[J];华东科技;2009年07期

4 王万利;;新能源车推广还要靠企业[J];时代汽车;2010年Z1期

5 张志勇;;新能源汽车:热点冷思考[J];世界博览;2010年10期

6 王祖德;;由国内新能源汽车热引发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5期

7 郭莉;;新能源汽车“大跃进”[J];投资北京;2010年06期

8 卢先X;;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经济危机和WTO中的挑战和机遇[J];汽车零部件;2010年11期

9 ;北汽率先掌握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技术[J];汽车零部件;2011年04期

10 ;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会议在京召开[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凯书;刘晶;王志文;;新能源汽车车载承压储气系统安全问题[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付于武;;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几点思考[A];“中国创新论坛”之“走进山东”系列活动主题报告[C];2010年

3 田令;张梦洁;;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曾小勤;;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A];第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石红波;许玉平;;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常青;;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及对策[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7 王欢;;基于低碳经济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茜;唐葆君;;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胡建;;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俊;;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及未来发展方向[A];绿色制造与低碳经济——2010年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年会”暨机械工程科技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赛迪顾问汽车电子咨询事业部高级分析师 徐鹏;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尚需时日[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记者 李冬明 蒋少征;中科院携手江西造新能源汽车[N];江西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杨朝晖;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差钱,差观念[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韩士德;新能源汽车:能否借新政策“弯道超车”[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子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要谨慎[N];联合时报;2010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刘征;中国南车新能源汽车 863课题通过科技部验收[N];证券时报;2010年

7 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肖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我市获国家巨资补助[N];郑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于南;85亿元已砸向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N];证券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忠宝;新能源汽车材料基地在哈投产[N];黑龙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帆;新能源汽车热透中国[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鲜红;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郭磊;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阮娴静;新能源汽车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及其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苏小姗;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发展[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8 冯志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演化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姚焕玫;基于GIS技术的湖泊水质污染综合评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玮;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刘志伟;日本、美国、欧盟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扶持措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孙浩然;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薛冬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文凯;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传琪;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分析及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王莹;传统能源瓶颈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陈永林;新能源汽车企业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孙佳琦;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新能源汽车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向诗剑;复杂自适应系统视角下新能源汽车扩散的仿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6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826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