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湖北能源消费回报效应的估算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 能源消费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回报效应"是能源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但是在湖北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以2000~2012年湖北省经济能源消费数据为样本,对技术进步与湖北省能源消费之间是否存在回报效应这一命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在2000~2012年这段时间确实存在"回报效应",但是各年的能源消费回报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有四个年度属于逆反回报效应,一个年度属于部分回报效应,八个年度属于过度存储回报效应。在对相关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好提高湖北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建议:加快科技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入宣传,提高人们节能意识。
[Abstract]:"return effect" is a famous proposition in energy economics, but there is no relevant empirical research in Hubei Province. Taking the economic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of Hubei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2 as a sample,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whether there is a return effect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Hubei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12, the "return effect" does exist in Hubei Province,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return effe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each year, four of which belong to the reverse return effect and one to the partial return effect. Eight years are overstored retur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reas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in Hubei Province: speeding up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se, optimiz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Vigorously develop clean energy; in-depth publicity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JL047、14CJL03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4Y002
【分类号】:F124.3;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冯烽;叶阿忠;;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研究;2012年09期
2 高志英;;偏好、替代性与技术进步——对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黄纯灿;胡日东;;技术进步、能源效率及反弹效应——基于索洛中性技术进步的再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4 肖卫国;刘杰;;前瞻性、后顾性与混合型泰勒规则政策效果的动态模拟[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年03期
5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6 刘源远;刘凤朝;;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资源科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婷;罗剑朝;;农村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Panel数据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张林;高安刚;;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区域内生增长的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3 李洪亚;;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1978—2005[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4 朱维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贡献的测算——我国制造业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12期
5 吴三忙;;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7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9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10 叶振宇;叶素云;;东北地区制造业生产率变动分析:1993—2007年[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录堂;薛继亮;;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构成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panel数据的实证研究[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2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3 黄德林;李向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般均衡分析及其政策取向[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付强;;地区行政垄断、技术进步与粗放型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78——2006年技术进步的实证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施红星;刘思峰;方志耕;;基于同类技术水平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资本和劳动弹性系数测算问题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稻葵;徐欣;江红平;;超高投资率的福利损失[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35期)[C];2010年
10 张国富;杜子平;;人力资本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单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房晓丹;土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基于长三角面板数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惠惠;云南省州市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张鹏;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向;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林成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孙向利;对外贸易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2 王群伟;周德群;;能源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5期
3 艾洪德;郭凯;;混合预期增广的Phillips曲线与中国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9期
4 王青;顾晓薇;郑友毅;;中国环境载荷与环境减压分析[J];环境科学;2006年09期
5 周勇;林源源;;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回报效应的估算[J];经济学家;2007年02期
6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9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10 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燕黎;技术进步与网络经济[J];今日科技;2001年02期
2 刘阿男;技术进步与外贸发展[J];辽宁经济;2001年02期
3 常进雄;技术进步能确保一个更好的环境吗?[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肖新国;以技术进步促企业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7期
5 许彬;论技术进步的发生机制[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6 赵振华;失业认识的四大误区[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7 夏杰长;;促进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选择[J];中国财政;2001年02期
8 梅学林;高速发展来自技术进步[J];中国奶牛;2002年05期
9 ;增强创新能力 推进技术进步[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06期
10 刘亚非;技术进步系统结构与功能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62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86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