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我国能源强度与国际贸易结构的动态交互响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0 11:50

  本文选题:能源强度 + 平稳性检验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4年17期


【摘要】:文章从国际贸易结构角度出发,利用1985~2010年相关数据,确定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能源强度最大滞后阶数,并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接着对国际贸易结构和能源强度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建立S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贸易方式及能源强度自身变化对能源强度的脉冲效应。最后,通过方差分解确定三种贸易方式对能源强度的贡献度,并提出调整和优化国际贸易结构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强度。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85 to 2010 ,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maximum lag order of trade , technology trade , service trade and energy intensity of goods , and then performs Johansen co - integration tes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and energy intensity . Finally , the contribution of three modes of trade to energy intensity is determined by variance decomposition ,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is adjusted and optimized to improv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and reduce energy intensity .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
【分类号】:F752;F426.2;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中国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胡萌;;再论我国能源强度降低问题[J];统计研究;2006年03期

3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4 胡萌;;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09期

5 余甫功;;我国能源强度变化因素分析——以广东作为案例[J];学术研究;2007年02期

6 姚愉芳;陈杰;李花菊;;结构变化的节能潜力计算的方法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7 刘叶;王磊;;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林寿富;赵定涛;;基于能源结构的能源强度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年07期

9 樊茂清;周亚颖;;能源价格变化、技术变化和信息化投资对能源强度的动态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5期

10 刘小敏;付加锋;;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J];资源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丽;王铮;;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宏伟;;积极探索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确保完成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下降目标[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学之;杨巍;张健;;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法的北京市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王俊松;;技术进步、结构变动、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利用效率[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袁潮清;刘思峰;郭本海;;中国能源经济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韩文琰;;地区经济发展与低碳建设中的冲突与协调——以北京为例[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徐燕椿;;浙江能源利用优化研究[A];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招标课题研究报告——“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优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张真真;李善同;;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优势和途径[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10 李京文;;我国节能形势与对策研究[A];2007中国科协年会年会专题论坛报告精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 杨富强;我国能源强度并未进行二次爬坡[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上)[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记者 李禾;更高的能源强度下降目标将使节能环保双赢[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海霞;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下)[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5 世界自然基金会 侯艳丽 李晶晶 杨富强;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刘晓星;虚拟能源电厂呼唤投融资机制出台[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朱华颖;我国将加快建立石油战略储备[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霍丽文;杨富强:中国“十二五”节能减碳应坚持高目标[N];中国电力报;2011年

9 庞晓华;美国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增1.6%[N];中国石化报;2008年

10 陆绮雯;提高能效:第五种燃料[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洁;中国能源强度与经济结构关系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国涓;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成因及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兴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下的能源强度及能源回弹效应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炎治;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机理及情景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6 李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侯建朝;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10 贺胜兵;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中国省级生产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阳;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2 蒋佳宸;江苏省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D];江南大学;2012年

3 张泊远;青海省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许华;江苏省能源强度变动特征及成因分析[D];江苏大学;2010年

5 彭青;湖北省能源强度变化因素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贺鹏;内蒙古能源强度影响因素及降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张丹;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8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于明明;我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差异及节能潜力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张津;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行业能源强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69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869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e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