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劳动力需求对中国制造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96—2011年的数据

发布时间:2018-05-14 18:22

  本文选题:劳动力需求 +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4年03期


【摘要】:通过实证研究劳动力需求对制造业产出的影响,以及制造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尽管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依然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但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于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减弱,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明显放缓,使得劳动力投入要素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增长的拉动作用已落后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增速的放缓和制造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Abstract]:Throug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labor demand on manufacturing output, as well as the changes of manufacturing demand for labor,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lthough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labor input elements in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in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labor employment is weakened.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 employment has slowed obviously, which makes the pull effect of labor input factors on the output growth of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lagging behind that of capital-intensive manufacturing; The slowdown in the growth rate of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chang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labor-intensive to capital-intensive ar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249.21;F4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新生;晋新焕;;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2 曹明贵;黄新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3 严忠;李伟军;陆磊;;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拯;;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分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胡俊超;;地区经济协调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商业研究;2006年23期

6 彭荣胜;;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河南省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1期

7 王燕杰;;我国经济增长多因素模型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祝志勇,吴垠;内生型制度因子的财政风险分析框架——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9 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10 韩秀丽;左理;;包含制度创新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以宁夏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新华;陈利根;;土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利益博弈与宅基地制度创新——以江都市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姜照华;许莉;赵奥;;经济增长核算的分配理论及方法:对中国的测算[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洪岩;康静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的实证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新华;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与理论解释[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康继军;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06年

7 赵光华;陕西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伟;我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徐大可;中国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金玮;西部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王威;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杜哓雪;从非主流经济学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4 梁佐相;广东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5 张北;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6 褚益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障碍与对策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汪琴娅;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8 单磊;浙江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晶;国内游资的规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进华;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2 梁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元璋,彭晓峰;再就业的劳动力需求信息障碍及排除方法[J];江南论坛;1998年08期

2 陈新文;;试析当前湖北劳动力素质结构[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刘尔铎;;城市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短缺与“民工荒”[J];人口学刊;2006年01期

4 余良晖;;矿业城市劳动力资源分析[J];中国矿业;2007年02期

5 任志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劳动力技能升级的作用机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刘立军;;和谐社会视阈中“知识失业”问题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年12期

7 蒋茜;;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还会走多远?[J];新疆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8 吴云勇;李玲;;现阶段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9 董再平;;税收和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税务研究;2008年02期

10 王子剑;庄佳;;趋势性升值预期下的劳动力需求超前调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昭磐;叶金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福建省劳动力需求预测中的应用[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罗亚萍;;受教育程度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罗亚萍;;受教育程度与就业的相关性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4 蒋莉莉;;贵州省“十二五”期间农民就业形势展望[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姚彬彬;;基于资本论有机构成理论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诗达;陆海深;贺佩华;;浙江省社会就业现状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7 姚先国;郭继强;;劳动力产权与劳动力市场[A];深化企业改革和治理通货膨胀研究[C];1995年

8 霍爱英;;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失业问题原因及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9 赖存理;金汝斌;;影响浙江劳动就业的因素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李永杰;董志强;;就业机会-能力与统筹就业: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华斌;广西劳动力需求走向[N];广西日报;2003年

2 张建国;珠海市劳动力需求明显增长[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记者 张剑雯;二季度我省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增[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4 九江学院商学院 王经忠;从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看“用工荒”[N];九江日报;2010年

5 记者 建越 通讯员 利群 一民;苏州劳动力需求劲增三成[N];苏州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胡丹;“家门口”劳动力需求势头旺盛[N];黄冈日报;2006年

7 张洋;劳动力需求冷热不均[N];中国信息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杨玉宝;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姓甚名谁[N];中国信息报;2000年

9 何春德 杨阳 记者 尹婷婷;二季度我市企业劳动力需求有所增加[N];成都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曾祥菊 田瑞芳 记者 张璐;四类行业求才若渴[N];天津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雍冀慧;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铁滨;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于浚n\;我国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付伯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黄少杰;我国就业问题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韩元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鹏;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申丛丛;劳动力移民城市适应的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娟丽;二三产业产值与劳动力需求关系及预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兰;上海市银行业劳动力派遣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海龙;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对公司劳动力需求影响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单樱子;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现象深层原因及对策探析[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

7 罗俊鹏;中国劳动力供求动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杨新;“民工荒”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新形势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彭洋;企业所得税改革、产权性质与企业劳动力需求[D];南京大学;2012年

10 吴虹;解决成都劳动力就业的理论与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88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888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