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激励机制与监管博弈分析
本文选题:建筑市场 + 执业资格人员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执业信用缺失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市场经济秩序。本文通过构建政府监管部门与注册执业人员之间的静态博弈,引入经济惩罚与社会福利两变量,解释了在建筑产业快速发展时期不良行为频发而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引入奖励机制考察执业人员之间的动态博弈,证明了如果政府的奖励措施是长期行为并且能够为执业人员带来适当的收益,将会形成注册执业人员群体主动选择诚信的进化稳定策略。因此政府应该在充分考虑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号传递机制与信用激励机制,通过奖励与惩罚措施,构建长期的有效的建筑市场注册执业人员信用监管模式。
[Abstract]: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credit of registered practitioners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ffects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resources and endangers the order of market economy. By constructing the static game between government supervision department and registered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variables of economic punishment and social welfare, and explains the reasons why the bad behavior occurs frequently in the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effect of governance is not good. The introduc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to examine the dynamic game among practitioners proves that if the government incentive measures are long-term behavior and can bring appropriate benefits to practitioners, It will form an 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of active selection of integrity among registered practitioner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social welfare, make full use of sig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credit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and effective credit supervision model for registered practitioners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through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asure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鲁东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48)资助
【分类号】:F426.92;F2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苑宏宪;王雪青;;基于治理理论的注册建造师执业信用评价及模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年03期
2 戴若林;陈可;;建筑市场信用系统的演进动力与因果关系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3 蒋再文;王涛;;基于不完全信息的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行为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3期
4 乐云;张兵;李永奎;单明;;基于主体特征的工程腐败规律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8期
5 曹丹阳;卢毅;;建筑承包商对业主的信用评价[J];求索;2007年03期
6 胡石清;乌家培;;个体二元理性假设下的博弈模型与仿真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7 刘雷;;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伙伴信用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5期
8 徐军祖;王卓甫;;遏制承包商失信的市场博弈机制[J];统计与决策;2009年23期
9 白俊峰;尹贻林;;代建项目过程绩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蒋卫平;张谦;乐云;何清华;;工程项目中信任的产生与影响——基于承包商方视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4 项勇;任宏;;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寻租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5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6 杨太华;郑庆华;;建设工程中质检站、监理机构和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阳霞;周文峰;;代建项目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8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赵礼强;郭亚军;;制造商分销渠道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礼强;;多渠道冲突下制造商价格协调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王焱;;浅析公开招投标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8 吴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博弈论分析[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敏;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晓庆;Fudenbery-Maskin无名氏定理与可行集的维数限制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永忠;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陈新辉;丁娟娟;陈红;;消费者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2期
3 胡石清;乌家培;;从利他性到社会理性——利他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综合观点[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4 石晓军;郑海涛;;国家信用体系的多维指数方法及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1期
5 田侃;崔萌萌;;信用的博弈分析及信用缺失治理[J];财贸经济;2007年09期
6 柏维春;;制度与腐败、反腐败的相关性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胡石清;乌家培;;关于信任的博弈分析——基于个体的自利理性和社会理性[J];当代财经;2009年03期
8 高嵩;;代建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探讨[J];大众科技;2007年03期
9 朱邦盛,杨海燕;建设工程项目中腐败现象的根源及预防措施[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0 石为人,林荫华,张万利,张黎;高校学生贷款个人信用的物元评判模型及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捷;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BT模式风险管理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齐海燕;设备监理激励机制与实施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杨静;供应链内企业间信任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合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浦生;;建筑商不良行为要公开曝光[J];石油工程建设;2007年03期
2 本刊记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建筑市场不良行为信息报送情况[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4期
3 周志宏;;建筑市场诚信行为管理办法执行效果反思[J];建筑;2010年14期
4 ;动态[J];中国勘察设计;2011年07期
5 ;湖南 着力突出重点 完善信用体系[J];建筑;2007年13期
6 杨才兵;;对当前建筑市场诚信建设的若干思考[J];建设监理;2010年07期
7 阿禾;张焱;;建筑商不良行为要曝光[J];建筑工人;2007年07期
8 杜发贤,张吉祥;规范项目经理行为 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J];安徽建筑;1999年06期
9 黄文武;;谈建筑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05年11期
10 方三中;;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合同[J];科技资讯;2007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建筑市场培育和发展的新途径——姚兵司长在全国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一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十周年纪念专集(1993-2003)[C];2003年
2 杨海东;;当前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李梅英;;浅谈建筑市场诚信档案闭合管理[A];跨越发展:七省市第十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焦芳云;;创阳光交易平台 保有序建筑市场[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5 杨宇红;燕翠红;李园园;;浅议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应用[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胡金民;;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会约[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十周年纪念专集(1993-2003)[C];2003年
8 年福礼;;在七省市第四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上的讲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十周年纪念专集(1993-2003)[C];2003年
9 ;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简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十周年纪念专集(1993-2003)[C];2003年
10 王秉桐;;建筑市场形势和对我们的工作要求[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十周年纪念专集(1993-2003)[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芳;首府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坚强有力[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2 柳尧杰;70家建筑企业不良行为被“曝光”[N];莱芜日报;2008年
3 黄全权;建筑市场“不良行为”将在全国曝光[N];中国质量报;2007年
4 黄全权;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将全国曝光[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夏丹;严查建筑市场不良行为[N];烟台日报;2007年
6 马胜利;建筑市场诚信建设实现重大突破[N];中国建设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健玮;失信者将遭建筑市场驱逐[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林世雄;厦门整顿建筑市场出重拳[N];福建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江耀明;“你认识十二局吗?”[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夯实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N];中国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戴若林;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陈列伟;面向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竞争模式与竞争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金玲;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建筑业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尚春静;基于建筑生命周期的建筑业管理信息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孙杰;建设工程契约信用制度与体系构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师华;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建筑服务贸易法律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盛淑凯;创新型建筑业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贾洪;我国建筑业市场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唐永忠;基于综合价值分析的太阳能建筑激励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中国十八冶经营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叶洋;北京市建筑市场市场结构及规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王锋;基于博弈论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轶群;基于系统动态学的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小红;建筑市场挂靠经营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旭辉;潍坊市建筑市场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文;岳阳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王盈盈;中国建筑市场的结构调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张占平;陕西省建筑市场招投标规范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10 罗薇;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在建筑市场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2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96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