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原油缺口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本文选题:原油缺口 + 能源安全 ; 参考:《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S1期
【摘要】:本文从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相互关联的角度出发,分析能源供给不足情况下的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情况。通过构建能源缺口下的产出影响模型,并以原油为例测算了原油缺口出现时的产出减少。结果表明,在60%、62.5%和65%原油对外依存度限制下,我国出现原油供求缺口的年份依次为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如果将原油对外依存度限制在65%以内,2020年因原油供给不足造成的产出下降将达到950亿元以上。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secu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le situation of economic ope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sufficient energy supply. By constructing the output influence model under the energy gap, and taking the crude oil as an example, the output reduction of the crude oil gap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limit of 62.5% and 65% of crude oil dependence, the year of shortag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rude oil in China is 2014, 2016 and 2018, respectively. If the external dependence of crude oil is limited to 65 percent, the output caused by the shortage of crude oil supply will drop by more than 95 billion yuan in 2020.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BJY062)
【分类号】:F42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全辉;孟卫东;;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J];系统工程;2008年06期
2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3 史丹;吴利学;傅晓霞;吴滨;;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4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5 何晓萍;刘希颖;林艳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吴利学;;中国能源效率波动:理论解释、数值模拟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7 林伯强;姚昕;;电力布局优化与能源综合运输体系[J];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8 林伯强;王锋;;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9 龚志民;;基于我国能源缺口模型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探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1期
10 赵涛;尹彦;李fE煜;;能源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宗杰;能源结构与粗放型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张前进;;宁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胡晓绵;吕新军;;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八个区域的面板模型[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4 李菁;李万明;;基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新疆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5 杨冠琼;;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的经验证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杨彦强;时慧娜;;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进展述评——1998~2011年中国能源安全战略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8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9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10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军;涂俊;;发展低碳经济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天津市经济增长与产业能源消费实证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9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薪淳;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喻毅;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李剑春;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梁根琴;中国能源消费对工业品出厂价冲击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高辉;;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科学;2009年04期
3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周少甫,闵娜;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当代经济;2005年06期
5 张景华;;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创新三者的关系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6 赵忠廉;福建能源生产、消费与结构状况分析[J];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2002年03期
7 刘世锦;;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的转型压力与有利条件[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1期
8 耿莉;从电力短缺看我国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J];发展;2004年09期
9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10 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范英,张九天;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伯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铎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研究:描述性事实和特征事实(1949~2006)[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俊;生产理论及生产函数的估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苏泽雄;中国能源需求建模与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3 杨月星;基于CD/CES生产函数的中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问题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高峰;;从俄乌之争看中国的能源安全[J];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02期
2 史路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石杏茹;孙岩冰;;能源安全新视角[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06期
4 陈凤英;;如何看待全球能源安全形势[J];亚非纵横;2007年05期
5 庞s,
本文编号:1977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1977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