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能效影响研究——以上海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13 22:36

  本文选题:能源效率 + 社会核算矩阵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7期


【摘要】:构建上海地区CGE模型以研究能效进步的影响,发现能效进步具有积极的发展效应,经济总量及居民福利有所提高。同时,煤炭、石油、天然气及电力使用量增加,碳排放与单位GDP碳强度也随之上升,说明能效回弹效应广泛存在。产业层面上,能效进步有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具有微弱的负面影响。具体来看,受益最大的是炼焦业、化学工业和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而发展受损最大的是采矿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
[Abstract]:The CGE model of Shanghai area is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nergy efficiency progress. It is found that energy efficiency progress has positive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conomic aggregate and residents' welfare have been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coal, oil, natural gas and electricity use increased, carbon emissions and unit GDP carbon intensity also increased, indicating that energy efficiency rebound effect is widespread. On the industrial level, the progress of energy efficiency i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has a weak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were the coking industry,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the textile, clothing and leather products industry, while the mining and machinery industries that suffered the most from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研究”(12AZD046)
【分类号】:F224;F4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发;;能源税征收的劳动替代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2002年大气污染的CGE模型的试算[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2 蔡跃洲;John Whalley;;国际贸易对碳减排协议的促进作用——理论框架及减排意愿的数值一般均衡情景模拟[J];财经研究;2010年11期

3 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4 曹静;;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J];金融研究;2009年12期

5 周晟吕;石敏俊;李娜;袁永娜;;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与经济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3期

6 翟凡,冯珊,李善同;一个中国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7 查冬兰;周德群;;基于CGE模型的中国能源效率回弹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8 薛俊波;王铮;;中国17部门资本存量的核算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7期

9 朱永彬;王铮;;碳关税对我国经济影响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0年12期

10 何建武;李善同;;二氧化碳减排与区域经济发展[J];管理评论;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康;郭萍;;第三产业地区间差距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2 王文举;范允奇;;碳税对区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影响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3 蔡跃洲;;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效应的CGE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4 李猛;;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系统的内外部冲击影响——基于虚实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及模拟测算[J];财经研究;2009年10期

5 刘建民;胡小梅;吴金光;;西方国家碳税收入使用政策比较及其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6 陈宇峰;缪仁余;;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汽车消费需求的非线性冲击效应:1997-2008[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7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8 ;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外贸扶持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J];财贸经济;1999年06期

9 闫凌州;;基于DEA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10 许璞;苏振天;;税制改革、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基于A-KOLG框架下的动态CGE模拟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范金;郑庆武;;地区社会核算矩阵的平衡技术及其在江苏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中的应用[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徐波;纪树东;李青;;农产品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杨仕辉;魏守道;;碳关税对中美两国影响的博弈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潘文卿;;反映关税调整效应的多国投入产出联接模型[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娟;中国开放式基金组合的市场风险度量[D];东华大学;2011年

2 邹累;油价波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4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清江;自然资源定价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9 饶呈祥;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我国成品油税费改革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陈丽;基于复杂性的经济市场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杰;外生供给冲击、内生货币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江学迪;能源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5 夏志均;中国对外贸易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赵娜;京津区域CGE系统开发及区域经济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薇;地区竞争格局下的产业同构及其演化路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金娜;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叶阳;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上市公司估值[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马原;房地产调控对经济系统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王德发,阮大成,王海霞;工业部门绿色GDP核算研究——2000年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3 林伯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改革进程与配套改革[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4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我国开征碳税的效果预测和影响评价[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5 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年09期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分析[J];决策与信息;2005年08期

7 赵元兵,黄健;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2期

8 孙稳存;;能源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9 叶裕民;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J];经济学家;2002年03期

10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015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15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