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IT服务业创新系统联盟网络分析:中印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17 22:53

  本文选题:IT服务产业 + 创新行为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4期


【摘要】:针对中印两国IT服务业不同的研发投资力度及国际市场上不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两者在创新行为和联盟网络方面的差别,解释两国企业的战略效益差异。在创新行为上,印度企业注重软件服务,中国企业注重硬件创新及软件产品创新;在联盟网络上,印度企业倾向于与国际上关键企业应用程序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中国企业有限的软件合作伙伴数量将进一步阻碍其在软件领域技术能力的建设。为了提高中国IT服务业创新能力,政府应促使不同企业之间加强联系,建立一个凝聚国际先端软件企业的产业集群,大力倡导和支持本土新兴软件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R & D investment intensity and the different market share and profit r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 differences in innovation behavior and alliance network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rategic benefits of the two countries' enterprises. In terms of innovation behavior, Indian enterprises focus on software services, Chinese enterprises focus on hardware innovation and software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alliance network, Indian enterprises tend to establish partnerships with key enterprise application providers in the world. The limited number of software partner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will further hi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technical capacity in the software fie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hina's IT service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enterprises, establish an industrial cluster of international software enterprises, and strongly advocate and suppor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emerging software companies.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东京工业大学社会理工学院;
【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3108120030)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2PJC13) 上海大学085项目(085SHDX001)
【分类号】:F41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存刚,李明,陆德梅;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李再扬,杨少华;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的新发展:一个综述[J];经济学家;2003年03期

3 严建援,颜承捷,秦凡;企业战略联盟的动机、形态及其绩效的研究综述[J];南开学报;2003年06期

4 李艳芳;范力丹;;印度服务外包业务模式演进探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1年04期

5 孙立新;;社会网络分析法:理论与应用[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2年09期

6 姚小涛,席酉民;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基于知识联盟提高企业动态能力[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2 张鹏顺;;无尺度网络理论与旅游产业集群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3 杨和平;何卫峰;吴应明;付瑜;李剑峰;姚晓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恐怖袭击风险控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芷静;李英惠;;关于发展企业战略联盟的若干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保胜;;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史征;李文兴;;不同层面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轨迹与特征——以浙江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秋菊;殷国鹏;;企业内团队社会网络与知识创造的理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涂莉梅;唐宇;;企业战略联盟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9 黄攸立;熊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区域创新环境关键要素识别[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宋_g;韦小兵;;国内外科技投入配置的比较分析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钟卫东;孙大海;刘爱萍;;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钱士茹;韩瑜;;企业高管团队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英慧;周长辉;;小组创新:组间网络位置、组内联结强弱以及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影响[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党兴华;王方;;企业间关系利益对关系强度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刘存福;侯光明;;社会网络战略:战略理论研究的新视角[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陆铭;任声策;尤建新;;科技发展规划优化——基于公共治理的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忠卫;王志成;;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尹华龙;;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研究[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满辉;基于网络集市的虚拟企业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菲;跨国战略联盟中的文化冲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丁楠;高管团队社会网络、运作过程与绩效间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倩;社会网络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信息获取的中介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香;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光庆;泰安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盛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区位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辛强;技术创新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盛良;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服务系统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屈杰;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7 姜琳琳;辽宁省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8 翟羽;区域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静;企业孵化器内知识创新与扩散的建模与仿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芸芸;湖北科技创新的相关财政与税收政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庆林;廉凯;;印度承接服务业外包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9期

2 刘宏;社会资本与商业网络的建构:当代华人跨国主义的个案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01期

3 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J];社会学研究;1999年03期

4 席酉民,唐方成;组织的立体多核网络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黄希庭,时勘,王霞珊;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报;1984年04期

6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华;侯贵生;;中国企业国际合作创新收益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胡玉柱;刘霞珍;徐巍;;企业合作与不合作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6期

3 李苑凌;李志;张庆林;;企业家创新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季新野;;论民营企业家创新行为的有限理性[J];法制与经济;2006年06期

5 靳卫东;高波;;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企业家创新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评论;2008年05期

6 罗瑾琏;王亚斌;钟竞;;员工认知方式与创新行为关系研究——以员工心理创新氛围为中介变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年02期

7 王艳子;罗瑾琏;;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0年06期

8 魏钢焰;;刍论个体创新机制的结构与机理[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9 杨杜;;论企业创新的五大陷阱[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10 英爽;傅毓维;;资源与企业创新行为的契合点研究——基于战略性资源的形成过程剖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汨源;李盈;;基于多层次的员工创新行为整合模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艾丰;;入世对策15条[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王月辉;王秀村;孙淑英;;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企业市场营销绩效评价模型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评价说明[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C];2009年

5 沐利国;杨立谦;车宏生;方平;陈海平;;2009中国企业聘用测评状况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雷造民;;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战略的选择与调整[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戴汝为;;“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徐家力;;论中国企业的专利战略[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9 李好好;刘雯颖;;制度创新是中国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根本[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宁向东;;中国企业的持续竞争力[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蔚华;创新靠什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相晓冬;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造就创新型企业500强[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腊平;前景看好:中国企业各显所能[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早报记者 封欣 实习生 徐永刚;中国企业“非洲大发现”[N];东方早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王小波 林玉 李圆 王鹤;海外投资尚未成中国企业盛宴[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记者 王宁;中国企业转型已迫在眉睫[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王芳;中国企业竞相海外打广告[N];中国信息报;2000年

8 ;创新发展模式 打造现代航母[N];安徽日报;2006年

9 记者  洪生;电信融合“英国模式”吸引中国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7年

10 ;新加坡鼓励中国企业“批量”上市[N];证券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咏梅;组织创新气氛、个体学习能力和组织承诺、个体创新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杨英;人—组织匹配、心理授权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冯旭;服务创新过程中一线员工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霞;基于知识视角的服务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梅会英;共享领导风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杜鹏程;内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0年

8 赵红梅;R&D联盟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谭道伦;金融服务业员工组织支持感、组织认同与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云云;企业联盟网络的稳定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丹;魅力型领导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安徽大学;2013年

3 卫萌;心理授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乐恩凤;组织内部信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5 王继斌;威权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海峡两岸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婷;基于心理资本的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徐文昕;人际信任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8 王莉;情绪智力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吴昊;服务业员工主管支持感与员工创新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姚友芹;科研人员自我效能感与个人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3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