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石油公司技术研发管理特点和趋势
本文选题:石油公司 + 研发 ; 参考:《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07期
【摘要】:从技术战略、科技投入、研发组织、风险投资和开放研发方面对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四家国际大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的研发管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全球石油公司研发管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从独立自主研发向建立联盟合作研发转变;从拥有自主技术向发现、开发和集成应用技术转变;从注重内部研发资源向利用内外部研发资源转变;从注重单个产品开发向平台生态系统开发转变;从研发成果为满足客户需求向引领客户需求转变;从让客户满意向让客户成功转变;从渐进性创新向关注突破性创新转变。中国石油应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用新技术实现对现有技术装备水平的升级换代,顺应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研发管理大趋势。
[Abstract]:F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strategy, technology investment, R & D organization, venture capital and open R & 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 & 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ExxonMobil, Shell, Chevron and PetroChin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hanges of R & D management in global oil companies are mainly as follows: from independent R & D to establishing alliance R & D, from possessing independent technology to discovering, developing and integrat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From focusing on internal R & D resources to u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 & D resources; from focusing on single product development to platform ecosystem development; from R & D results to meet customer needs to lead customer demand transition; From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success; from incremental innovation to focus on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PetroChina should speed up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re technologi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use new technologies to upgrade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R & 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
【分类号】:F41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炳芝;;无情调整 有情操作——梧州石油分公司实施减员增效工程纪实[J];石油库管理与安全;1998年03期
2 杨宏会;外国石油公司动态[J];国际石油经济;2003年06期
3 刘丽琴;“三强”成就满分“神话”[J];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21期
4 李宏勋;谢芹;;国外主要石油公司质量管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年12期
5 徐新学;;浅谈石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17期
6 ;外国石油公司动态(1994年3~4月)[J];国际石油经济;1994年04期
7 ;中科签建油罐项目合同[J];国外测井技术;1997年04期
8 韩再军,罗娜,王俊亮;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上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石油勘探;2000年02期
9 饶兴鹤;加拿大帝国石油公司将生产超低硫柴油燃料[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年12期
10 ;外刊摘要[J];中国石油企业;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绍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石油商品流通体制[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肖国林;;“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图”成果简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3 谢克令;;石油储备——世界政治经济的需要(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4 朱世娇;;石油公司环境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战略转型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5 朱道平;赵小青;樊玉秀;徐东葵;;过油管碳氧比能谱测井在哈萨克斯坦KUMKOL SOUTH油田的应用[A];2007年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伍福佐;;中国能源外交与国际责任:以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为例[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徐丽英;韩宏伟;;分频解释技术在辽河坳陷东部斜坡带储层预测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王本年;;建立好伙伴 发展大能源——浅淡中哈、中亚、中俄经贸发展和世界各国能源合作环境[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9 金之钧;石兴春;韩保庆;;勘探开发一体化经济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10 周云亨;朱中博;;试论中美石油安全关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魏红欣;美国能源代表团低调访华[N];中国石化报;2006年
2 综合;两家美石油巨头退出委内瑞拉[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云游;云南石油润滑油经营实现大跨越[N];中国石化报;2008年
4 记者 张晓鸣;油品两巨头第二轮降价[N];文汇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旭辉;中石油联合BP中标伊拉克最大油田[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记者 韩晓菊 通讯员 陈国栋;测线穿过油区[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潘岩;国外主要石油公司二季度业绩普降[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覃泽文;古巴要开采海上石油吓倒美国人[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张志成;快步规范推进清理整顿[N];中国石化报;2006年
10 臧文茜;俄石油公司重返伊拉克玄机:减债所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鹏;我国石油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合作选区决策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桂英;中国石油环境分析和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云南省县区石油公司竞争力提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赵其正;河南石油公司非上市部分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郜志雄;中国石油公司拓展俄罗斯市场的经营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邵素军;中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的经济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池冰;基于跨界营销的X石油公司加油站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敬林;石油公司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胡梅;销售业绩评估在中油广东销售分公司的应用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陈辉;中国石油公司的“走出去”与中国石油安全[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7年
9 王有梁;A石油公司物流运输优化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梁丽敏;美叶石油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7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4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