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新能源产业 + 融资 ; 参考:《征信》2014年05期
【摘要】: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资源配置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本要素。面对现有融资模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引导功能、搭建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平台,才能解决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颈问题。
[Abstrac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needs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perfect financial system.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is an indispensable capital el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In the face of the existing financing mode and the main problems, we should establish a new energy industr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with "government guidance, market leading",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function, and build a new energy industr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latfor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bottleneck in the proces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2400410212)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4B790008)
【分类号】:F4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研究——基于市场性金融的支持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11期
2 郭立伟;沈满洪;;新能源产业发展文献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7期
3 付俊文;范从来;;构建能源产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战略思考[J];软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融资模式[J];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2 陈芳平;李静;;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J];甘肃金融;2010年02期
3 温馨;;低碳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共生策略[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4期
4 凌江怀;胡雯蓉;;企业规模、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对比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12期
5 徐丹丹;刘超;张舒婷;;基于结构方程的北京市新能源产业融资支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6 刘百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12期
7 王健;张卓;;金融支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4期
8 孙佳燕;金泽虎;;金融促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依据与路径选择——基于中国一次能源现状的视角[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9 孙佳燕;金泽虎;;金融促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依据与路径选择——基于中国一次能源现状的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10 赵庆寺;;试论中国能源国际战略的改革与调整[J];和平与发展;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金童;能源经济的动态分析及能效水平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王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郭立伟;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刘博;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金融支持政策的适配与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姗;薛惠锋;;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部效益量化及系统评价[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4期
2 李钢;张磊;姚磊磊;;中国风力发电社会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52期
3 尹勇晚;龚驰;李天国;;中韩新能源产业合作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4 李书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租金理论视角[J];经济问题;2008年07期
5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6 王敦清;秦守勤;巫文勇;;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建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张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行业的金融支持问题[J];开放导报;2009年04期
8 李书锋;;不确定性、政府激励机制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5期
9 郑婧渊;;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10 段一群;李东;李廉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效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丽霞;北京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德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府激励性规制[J];经济论坛;2009年01期
2 郑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研究[J];汽车技术;2009年05期
3 徐枭;王巧凤;周荣;;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J];上海汽车;2009年05期
4 黄杨珏;倪浩;刘珊;曾洁;普子恒;;电力新能源发展与和谐社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10期
5 丁强;;发展新能源产业更要走科学发展之路[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年08期
6 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11期
7 黄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环境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9年22期
8 屈伟平;;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车道[J];汽车工程师;2009年11期
9 朱益飞;;油价回涨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机遇[J];变频器世界;2009年12期
10 崔木花;;新能源产业化的路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政;赵飞;;基于目标导向差异的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研究——以中国武汉和美国加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胡建;;新能源在车辆工程中的运用[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信国;杨春巍;刘建生;;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朱征洪;任广耀;;科技传播创新的概念要清晰准确——以“新能源汽车”为例[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志洪;;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评价与保持技术研究[A];2012重庆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玉盟;赵瑞广;张文;;济宁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与对策[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罗党;张敬;;基于灰色多层次评价方法的河南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石红波;许玉平;;绿色技术视阈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分析:基于山东威海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潘红波;;利用风能等新能源创造低碳城市[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毓瑞;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前景及营销策略[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莉;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张纹瑾;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4 邓海静;新能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成长价值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5 冀鹏辉;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态度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余畅;基于风险矩阵的新能源汽车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黄倩;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高志南;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成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10 叶雪琴;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6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