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能源政治与能源外交专题

发布时间:2018-06-25 14:50

  本文选题:地缘政治 + 能源政治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正主持人语: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能源既是国际政治竞争中的重要目标,又是达到某一战略目标的有效的、必要的手段。能源因素在国际政治格局的塑造和变动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能源在国际冲突和战争中的作用,能源价格
[Abstract]:Energy resourc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and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nerg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oal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mpetition, but also an effective and necessary means to reach a certain strategic goal. Energy factor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shaping and changing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pattern. For example, the role of energy in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and wars, the price of energ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F4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洪业;杨辉;;普京能源外交战略评析[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2 胡霄汉;;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苏联解体的一点看法[J];水利天地;2011年01期

3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5月9日 欧洲应转向中国保障能源安全[J];黄金时代;2011年06期

4 任秀娟;;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地缘经济视角[J];学术交流;2009年04期

5 宋魁;;俄罗斯能源战略的亚太取向——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战略的地缘取向[J];中国市场;2010年50期

6 刘奎;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J];国防科技参考;2000年02期

7 崔宏伟;;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分析的三种理论视角[J];德国研究;2010年03期

8 杨恕;王婷婷;;中亚水资源争议及其对国家关系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夏妍妍;车长波;李富兵;;对中美能源合作前景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1年03期

10 梁广华;;我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在节能减排中应用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多文志;;中亚民族关系与地缘政治[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红强;;煤炭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苏浩;;中国的地缘重心: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宋飞;;基于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视角的云南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周勇刚;张宝怀;;运行时间和能源价格对燃气空调经济性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何奇松;;国际太空活动的地缘政治[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8 赵杰;文启湘;;基于能源价格的我国物流业发展策略研究[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魏文寿;;沙漠表层粒度与水热变化的环境效应分析——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2006年上半年中国营养企业景气状况[A];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普京的“天然气”权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筱阳;能源外交带来全球政经新格局[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钮键军;能源外交:中日关系提升的突破口?[N];财经时报;2004年

4 王建刚;印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N];国际商报;2004年

5 王建刚;印度积极开展能源外交[N];经理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姜雷;千亿美元发力能源外交 龙象之争试图破局[N];财经时报;2005年

7 山水;美报称印度能源外交多点布局[N];中国石化报;2004年

8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俄罗斯大力拓展能源外交[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林木;安倍中东行:加紧“能源外交”攻势[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叶雷;高举和平发展能源外交大旗[N];中国石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庞昌伟;俄罗斯能源外交:理论与实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崔宏伟;欧盟能源安全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孙霞;权力与规范[D];复旦大学;2007年

7 张华明;中国能源价格与总产出、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8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9 曾路;广东区位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分析[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灵;地缘政治与俄罗斯外交[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利军;试论邓小平地缘政治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志琴;中俄石油合作中的日本因素[D];青岛大学;2007年

4 余学波;论美越地缘政治与美越关系(1945-1969)[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冯晖;阿富汗战争对中国西北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6 蓝强;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亚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孙军;苏军出兵阿富汗与中南亚地缘政治新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亚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印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承律;韩半岛的地缘政治特点与中国在韩半岛统一过程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3年

10 樊哲旺;西方地缘政治理论与中华和合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6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66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