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纽约时尚产业的空间组织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发布时间:2018-06-26 14:03

  本文选题:纽约 + 时尚产业 ; 参考:《世界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时尚产业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而备受瞩目。纽约是公认的全球时尚之都之一,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从最初的"血汗工厂"发展至今,其中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产业的发展伴随其空间组织的演化,最终影响城市结构形态。本文对纽约时尚产业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成衣兴起阶段、产业集聚阶段、设计显露阶段、时尚进化阶段的产业形态和空间组织进行了归纳,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四个行为主体出发,探讨了这一过程的动力机制。最后还对中国城市的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Abstract]:Fashion industry as a new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post-industrial era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New York is one of the recognized fashion capitals in the world. Under the impetus of various forces, the experience of New York is worth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iginal sweatsho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is accompanied by the evolution of its spatial organization, which ultimately influences the form of urban structur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industrial form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in New York in four stages: clothing rising stag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tage, design revealing stage, fashion evolution stage, and from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is process is discussed. Finally, it provides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shion industry in Chinese citi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7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840010)
【分类号】:F41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2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3 汪明峰;卢姗;;网上零售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以“当当网”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4 赵洪珊;;时尚买手机制与我国服装产业链的融合[J];纺织导报;2010年03期

5 汪明峰;孙莹;;全球化与中国时尚消费城市的兴起[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6 卡萨瑞娜·海德;玛蒂娜·考-施耐森玛雅;周勇;;苏黎世——从保守的银行总部到时尚创意之都[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3期

7 汪明峰;卢姗;邱娟;;网上购物对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以书店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8 胡萌;发达国家行业组织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3年07期

9 张建民;江华;;国外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10 颜莉;高长春;;模块化视角下上海时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人文地理;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海贤,庄林德;苏南地区乡村城市化制约因素、动力机制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朱超平;王新生;伍亮亮;;安庆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杨海宾;吕可文;朱建彬;梁志勇;;河南省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税伟;陈烈;任杰;王山河;;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起源和演变[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5 彭荣胜;;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6 潘鑫;杨娜;;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问题研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马仁锋;刘修通;张新兵;;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及其协同机理研究进展[J];创新;2009年09期

8 包兴荣;我国发展行业协会若干问题探析[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9 姚士谋,William Chang,朱振国;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10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英胜;;新一轮区域规划背景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国恩;;城市规划中公共利益的表现形式[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谢世雄;;浅析近现代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进机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邵立威;张二东;路紫;;河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的趋势[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7 钟振远;周礼坤;黄茜;;基于GIS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中山市城市空间拓展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钱兆裕;彭震伟;陈启义;;苍南小城市城镇密集区空间组合形态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魏立华;丛艳国;;珠江三角洲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集体土地使用问题及其原因——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储金龙;顾康康;汪勇政;包善驹;;安徽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咏华;基于GIA设定城市增长边界的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晓阳;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交错带空间整合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忠民;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明月;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白丽月;近二十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春秋;西部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健;新时期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明峰;文化产业政策与城市发展:欧洲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2 赵群毅;;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中心性:概念、测量与应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3 孙智群;柴彦威;王冬根;;深圳市民网上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4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5 唐子来;陈琳;;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营销策略:观察和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6期

6 赵渺希;陈晨;;中国城市体系中航空网络与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的比较[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2期

7 顾朝林;陈璐;丁睿;李震;代媚媚;;全球化与重建国家城市体系设想[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8 韦江绿;罗震东;;基于高端时尚消费品销售空间的中国城市控制力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2期

9 冯健;陈秀欣;兰宗敏;;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10 周素红;林耿;闫小培;;广州市消费者行为与商业业态空间及居住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旭辉;中国乳业的产业链整合[J];现代商贸工业;2003年06期

2 熊靓;茶叶疲劳阵痛的产业链[J];中国科技财富;2005年03期

3 ;决策资讯[J];决策与信息;2005年10期

4 王小伍,华贲;全方位评价在我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中的应用[J];中国造纸;2005年10期

5 华贲;中国LNG产业链的发展策略探讨[J];石油化工建设;2005年S1期

6 刘兴;;整全行动 创造更多价值 记文兴集团董事长欧阳文咸[J];中国纺织;2006年03期

7 黎文峰;杨干;黎文;;冶金产业链技术经济优化的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8 蔡薇;胡丹婷;;竹炭在竹子产业链中的重要性[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3期

9 果晓明;;资源管理创新促进首钢矿业公司发展[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6年06期

10 ;绿满神州“万富春”[J];绿色中国;2006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A];第三届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09年

2 吕晓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刘守文;崔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联动无线通信系统——中兴GoTa数字集群产品[A];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岳书玲;李玉红;代玉花;刘桂霞;;浅谈德州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与对策[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5 李智全;;做大做强橡胶产业的有效途径[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张孝君;;电信业转型期的固网增值业务[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春;王丽萍;;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与探索[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柯利堂;汤颢军;柴婷婷;;加快湖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的思考[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华贲;;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吉文林;;紧扣畜牧产业办专业 产学研结合育人才[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文起 刘兰宁 姚万和;勘查拉动重庆产业链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记者 陈伟光;郴州做强“煤—电—材”产业链[N];人民日报;2005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孙卫南;联手打造宽带应用产业链[N];深圳商报;2003年

4 钱续坤;怀宁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N];安庆日报;2006年

5 流金;用实力证明TD-SCDMA[N];中国电子报;2006年

6 何宣;河北与山西联手打造煤电焦化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N];中国建材报;2006年

7 陶俊 任美江;新希望产业链整合大幕拉开[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张启富;做强和延伸生猪产业链[N];广安日报;2007年

9 夏艳;“龙虾经济”成盱眙发展加速器[N];农民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波;产业链在延伸[N];韶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广;移民与纽约城市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顺东;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樊玉然;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治理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守坤;产业网络的组织结构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8 张永强;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张毓峰;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王桂霞;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勇;区域环评基础上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乔晶;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学稳定性及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兴;付费电视的商务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范丽娜;中国手机市场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探讨[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魏金芝;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产业链角色定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玉忠;中国电信互联星空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张连义;大连联通业务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赵曾琪;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刘忠良;长沙(浏阳)生物医药园专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陈伟;新汶矿业集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0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70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