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略石油安全储备最优规模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石油 + 安全储备 ; 参考:《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02期
【摘要】:在分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的基础上,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静态局部均衡模型,并结合我国石油储备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计算,以求得我国最优的战略石油安全储备规模。结果表明:在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应对十年一遇的石油进口中断危机最优的战略石油安全储备规模为80天进口量,而面对规模更大的石油进口危机则需要更多的石油安全储备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e in China, aiming at maximizing the social welfare, the static local equilibrium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actual data of petroleum reserve in China.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al strategic petroleum security reserve scale of our coun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China's oil import demand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optimal strategic petroleum safety reserve scale, which deals with the oil import interruption crisis once in ten years, is 80 days' import volume. Faced with a larger oil import crisis, more oil security reserves are needed.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49)
【分类号】:F426.22;X9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坤望;孙玮;;我国石油进口需求弹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4期
2 薛力;肖欢容;;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规模:缺陷与应对[J];当代亚太;2009年02期
3 潘海涛,傅蓉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对港口条件的要求[J];港工技术;2003年03期
4 李建国,田泽;我国石油安全与石油战略储备问题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4期
5 杨力行;;非传统安全视角下我国石油安全的特征与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年03期
6 李刚,姜乃力,郑晓非,张志全;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7 赵农,危结根;石油价格波动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1年12期
8 李卓;石油战略储备与能源利用效率对石油消费的动态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9 孙天晴;;基于复合泊松过程战略石油储备天数的概率模型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5期
10 樊明武;李志学;;美日石油安全储备对我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启示[J];油气储运;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朝河;戎皓;;侦察装备的可靠性概率模型及其应用[J];兵工自动化;2011年06期
2 周可峰;;价格冲击下中日原油进口行为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7期
3 李颢;周力扬;;一个具有双寡头垄断性质的三边贸易模型——以石油市场为例的国家福利实验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4 李娟;郑伟;;关于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6年03期
5 刘泽民;方平;;大型储罐横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焊机;2011年03期
6 何雪;张新;王伟;;基于ANSYS的储油罐双盘浮顶优化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4期
7 苑立杰;;论石油战略储备法律制度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0年34期
8 周颖杰;;我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储备分析[J];硅谷;2010年22期
9 赵惟;范海兰;;石油价格波动规律及其预警识别体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1期
10 蒲志仲;;国际油价波动长周期现象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朱根民;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陆胜利;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杨云飞;基于EMD分解技术的不同市场原油价格相关性分析及预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潘宁;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与中国石油定价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存柱;石油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晶;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初良勇;我国水上石油物流系统与分拨运输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淑慧;中国石油安全现状与战略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婧;国际石油价格预测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吴仕生;煤低焦油两段气化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傅文桥;我国沿海煤炭储备基地规划布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李亮亮;中国石油资源战略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高莹;中美能源安全战略比较分析[D];海南大学;2011年
7 李北;我国铁矿石贸易对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8 赵越;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出口的传导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余涛;原油库能量系统的热力学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张爱青;中国石油供应多元化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秀凤,周鸣争;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工艺方案综合评价算法[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伟建;中东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J];阿拉伯世界;2000年04期
3 徐红敏;杨天行;;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的湖泊水质评价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林继鹏,刘君华,凌振宝;并行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其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宋效峰;;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张宇,齐欢;支撑向量机在沧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王海滨;李彬;;中国对能源安全手段的选择与新安全观[J];当代亚太;2007年05期
8 吴文盛;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05期
9 张波,陈晨,刘明利,陈藻;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年01期
10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泽鲲;论石油安全与中国外交政策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陈蕊;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石油安全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昭瑞,卢平;能源安全与石油储备[J];油气储运;1999年11期
2 赵连君,张帆;石油储备与国际石油资源利用和市场调节[J];油气储运;1997年04期
3 吴建藩;德国石油储备的建设与管理[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年02期
4 韩文秀 ,裴建军;国外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的做法和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03期
5 杨彬;;关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6年08期
6 谷文艳;;世界石油消费状况概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5期
7 焦建玲;韩旷怡;;战略石油储备对平抑油价的作用[J];中国能源;2010年12期
8 金三林;;我国石油储备的目标规模与合理结构[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张世伟;汪涛;路向远;;我国石油安全形势及战略对策思考[J];中国储运;2010年03期
10 李杰训,李效姝,陈艳;对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建议[J];石油规划设计;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巍巍;马波;;中国未来制定石油储备法之立法理念的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冯春萍;;日本石油储备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谢克令;;石油储备——世界政治经济的需要(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4 刘西拉;蒲德群;;三论“必须提高我国结构安全设置水平”[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叶列平;林旭川;冯鹏;;高强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安全储备及经济性分析[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晓冬;;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比较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兴华;;论法律在我国石油储备战略中的重要地位[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8 葛晓霞;董希琳;郭其云;;大型石油储罐消防设计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9 王涌;王桂军;张志强;王书晓;;海上石油供应安全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冯鹏;齐玉军;叶列平;;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安全储备分析[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英峰;我国四个石油储备基地完成收储任务[N];中国矿业报;2009年
2 戴琦 吴媛;建立石油储备基金抗击风险[N];中国企业报;2009年
3 刘宏;日报称亚洲石油储备不充足[N];中国石化报;2003年
4 ;全球石油储备创历史新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吴明;亚洲需增加石油储备[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刁萃;民企参与国储油转机再现[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元友邋陈玮英;石油储备保卫能源安全[N];中国企业报;2008年
8 杜文;石油储备只是走出了第一步[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特约撰稿 史丹;变部分外汇储备为石油储备[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张芝年;石油公司承担石油储备[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洋;基于供给风险视角的战略石油储备策略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海涛;基于供应链的中国石油资源安全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李凤升;基于东北亚石油合作的中国石油安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5 王桂英;中国石油环境分析和石油安全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熊韶辉;论中国实现石油安全的贸易战略和策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王晶;中国石油安全的经济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张磊;中国石油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郑俊峰;开放经济下国家物资储备调控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若林;桥梁实时在线检测与健康监测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晗;国家石油安全储备体系的分析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熊华丹;我国石油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蓝晓丽;私人资本进入石油储备领域的法律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
4 郑明明;中国石油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郑金印;国际油价对我国石油储备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6 李瑞聪;加快构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体系[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韩国辉;石油储备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常海虹;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9 张腾;石油资源的安全与甲醇汽油的性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孙姣;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石油消费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2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072685.html